首页|服务|生活|常谈|作者一|作者二|作者三|书法|绘画|红山文化|图片|下载|名家|教学|影音|党建|用户
   位置: 金石秀水网文学艺术网 >> 生活 >> 居民学校 >> 正文
 
经典“家风家训”
 更新时间:2016-11-28 16:13:03  点击数:7270
【字体: 字体颜色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北齐文学家--颜之推

  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他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思想学识,写成《颜氏家训》一书来训诫子孙,主要讲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他提倡学习,反对不学无术;认为学习应以读书为主,又要注意工农商贾等方面的知识;主张“学贵能行”,反对空谈高论,不务实际等。历代对此非常推崇,被誉为“古今家训之祖”,书中许多名句一直广为流传,如:“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教育我们学会一种技能,胜于积财万千。一个进步的人是永远学习的人,只要永远学习,才能不断进步。钟不敲不鸣,人不学不灵,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人。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明末清初理学家、教育家--朱柏庐

  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朱子家训》仅634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是一篇家教名著,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其中名句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劝诫人们讲求节约,要大力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让爱粮节粮成为社会优良风尚。从每个人每个家庭做起,养成节约爱惜粮食的良好习惯。外出就餐不过度消费,剩饭剩菜打包带回,杜绝餐桌上的浪费。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

  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也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其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


“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 南宋著名诗人--陆  游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放翁家训》是陆游写给子孙的家训。他在自己家训中写道“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就以我们现代人的眼光看待这句家训,依旧是非常有道理的,现代父母对孩子的过度溺爱,造成了很多孩子患上了公主病,还有越来越的的人在得到别人的帮助后,觉得是理所应当的,警示我们现在的父母要教会孩子学会谦虚,要自信而不是自负,并且做事要有决心坚持下去。


“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 北宋名臣--包  拯

  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有“包公”“包青天”之美誉。他在晚年为子孙后代制定了家训,其中一条家训“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告诫子孙后代一定要为官清廉,表达了他希望后代世代忠良的愿望,这既是他对后人的训诫,也是他一生的品格写照。


“凡做人,在心地 心地好,是良士” 明代著名文学家、军事家--王阳明

  名守仁,字伯安,浙江宁波余姚人。《王阳明家训》又称《示宪儿》,这篇被称为王阳明家规“三字经”,歌谣体式,三字一句,共三十二句,一韵到底,朗朗上口。其家训最后一部分揭示“心学”精髓——“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强调“心”之重要,这个“心地好”便是崇尚“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 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公旦

  姓姬名旦,称周公。《诫伯禽书》是中国第一部家训书,周公在书中告诫儿子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这六点同时也告诉我们后人要拥有谦虚谨慎的美德。


“玉不琢,不成器” 宋朝著名诗人--欧阳修

  字永叔,号醉翁,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在《诲学说》中劝戒子孙努力学习,提升自身修养。同时也是在告戒我们人都要经过雕琢磨砺才能有所作为,人的习性是最容易受外面物质环境影响的,若不能时刻砥砺自己,提升学识修养与品德内涵,就会舍君子而为小人了。

  • 上一篇: 青鹏装饰作品展示
  • 下一篇: 秋冬时节 养肺有方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
    | 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18 金石秀水文学艺术网电话 13201781298 QQ:307816818 微信:13201781298陕ICP备07006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