谚语是流传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间的一种通俗简练、生动活泼的固定的短句或韵语。
从形式上看,它是口语性极强的现成话,简洁而凝练,定型而不呆板;从内容上看,它是人类社会生活经验的结晶,言近而意远,富有哲理而又显豁透辟。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喜闻乐见的谚语,每个民族的谚语都是本民族语言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汉语的谚语如同汉语一样古老,有悠久的历史。谚语在古书中多称「谚」,如《尚书‧无逸》说「俚语曰谚」,《礼记‧大学》说「谚,俗语也」,《左传‧隐公十一年》说「谚,俗言也」,而《汉书‧五行志》颜师古注明确地说:「谚,俗所传言也。」汉语谚语虽然可以按时间分为古谚和今谚,但其中多数是古今一脉传承的,如「远水不救近火」最早可上溯到《韩非子‧说林上》,「宰相肚里能撑船」在明代叶盛的《水东日记》(十五卷)中已经出现。每个时代都会有新的谚语加入到谚语的洪流中来,谚语的群体不断地丰富壮大,成为熟语的一个重要成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