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服务|生活|常谈|作者一|作者二|作者三|书法|绘画|红山文化|图片|下载|名家|教学|影音|党建|用户
   位置: 金石秀水网文学艺术网 >> 作者三 >> 生活的歌 >> 正文
 
【李生辉】泾渭分明处的遐思
 更新时间:2019-12-15 10:38:40  点击数:1644
【字体: 字体颜色

 

泾渭分明处的遐思
文/孤独与快乐

  奔着一个成语的渊源,为了与一个典故相逢。无惧兜头的北风,不远长途奔袭。 中间数次倒车换乘  穿越林密,寻迹荒沙。迷路无人时恓惶无助  胆战心惊。

  船张村,泾渭分明处的见证者。历史的风烟雾迷津渡。因为泾渭分明这个典故,做为历史和地理的标记而被载入史册。众多膜拜者眼里, 一个烂熟于心的名字。行前的功课里 被一次次放大,浮想联翩。,想必那清者自清 ,浊者自浊的场景最是令人心动神旌。收起打鸟心爱的长枪短炮,在迫切地亢奋中,无暇欣赏林间冬天的红叶,放弃空中掠过鸟飞的翅翼 忽略了叶间婉啭动听的鸟鸣。

  路遇好心的三摩让我们顺路搭乘,早忘了心头的煎熬, 目光焕发出热情。满头银发的乡下老者说他只是顺路,坚定的目光分文不收 一根香烟的酬谢让人动容。感谢的字眼在此显得苍白无力,惟愿世间的好人,好心好报福寿长生!

  来不及擦去长途跋涉的汗水,停下风尘仆仆的脚步,极目眼前的风景,一条渭河远道而来,如婉约淑静的处女,正从天际边黄昏夕阳的落日里静静地流岀。千里迢迢的泾河带着西夏之风的高古,河水在婀娜纤细的腰身中清澈见底。绕过这道林木葳蕤的沙湾,宛如华夏两个异姓姊妹在此不期而遇,深情相拥。

  在中华文化的博大里,泾渭分明这个成语,可以说是妇孺皆知耳熟能详。传说中的泾渭分明在历史的渊源中因了文献的庞杂,泾清渭浊亦或渭清泾浊的说法各执一词,有些令人难以分辨,莫衷一是。

  天际落日,映入眼前的景象是两条河流的辽远与阔大。夕阳把金子一般的余晖洒下静静的河面,和我们一样慕名远道而来的人们,站在两河的交接处指指点点,也有胆大者走近河岸,睁大眼睛仔细地分辨着河流的清浊。也许是天近黄昏,亦或是冬季枯水期的季节的缘固吧,在众人的眼中,泾渭的清浊在此浑然一色,难以分辨。现在国家重视环保,上游大搞护林封山,植被绿化减少了水土流失,才使得泾渭河水界线不再分明。一位衣着朴素,戴着眼镜的老者用地道的关中口音向围观者们作了如是的解释。交谈中得知,这位佩着红袖标的老者是这段景区的管理员。

  身后高处不远,便是那个叫做船张村的村庄。这位管理员或许是便是这个村庄的。我在心里做了这样的猜测。

  一个妇孺皆知人人耳热能祥的典故,一段中华民族家喻户晓的成语渊源,就不这样静水深流地默默无语中,一览无余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岁月用沧桑见证了生机的滔滔不绝,历史用久远诠释着中华民族在饱经忧患中艰难复兴的生生不息。

  泾渭分明,一个古老的传说,一个符合事实与真理的客观中的神奇之景。而于当下,她用平静与博大的胸怀,见证了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一个民族的复兴崛起。比起国家的中兴,百姓的幸福,河水用他的由浊向清,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佐证。

  古老的传说,传统的观念,到了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日子了。河水与人心的正本清源,才是我们这个国家兴旺发达,走向繁荣富强的开始。

 

  • 上一篇: 【孟鹤峰】生日抒怀(28首)
  • 下一篇: 【张鹏】独钓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
    | 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18 金石秀水文学艺术网电话 13201781298 QQ:307816818 微信:13201781298陕ICP备07006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