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情注普照寺 一一雷珍民手书小记 李荣国
五月初,我归返武功老家处理事务。行至长宁镇附近,镇南村委会南侧,一座气势恢宏、构筑精巧的寺院骤然映入眼帘。寺院前的大照壁上,“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十一个朱红大字赫然镌刻,笔力雄健苍劲,气势磅礴非凡。这正是中国佛教协会理事、陕西佛教协会会长宽旭大法师的墨宝(图1)。
怀着满心好奇,我放缓脚步,踏入寺院虔诚参拜。

一入寺院,与九龙照壁内倾遥遥相对的正前方,一座宏伟壮观、庄严肃穆的石雕大牌楼巍峨耸立,直插云表。尤其是牌楼上方正中央“普照寺”三个鎏金大字,笔力遒劲雄浑,筋骨丰满、璀璨夺目、光彩照人(图2)。
只消一眼,便知这出自雷珍民先生的大手笔。
再看牌楼两边挺立的石柱,其上行楷书法笔势连贯灵动,形态飘逸洒脱,亦是雷公精心雕琢的绝妙之作。细细品味石柱上匠心独运、意蕴鲜活的词句,每一字、每一句都仿佛蕴含着无穷的智慧与灵感,令人深受启迪,思绪万千。
在普照寺正殿前的广场上,一口宽逾一米的铸铁大鱼缸格外醒目,令人称奇。鱼缸前后两侧,竟将雷公题写的“普照寺”字样精心铸造其上。
从中足见寺院住持慧眼独具、目光长远,对雷公的书法艺术推崇备至。我不禁走上前去,双手轻轻抚过那铁画银钩、遒劲锐利的字体,仿佛能触摸到雷公那颗慈悲为怀、乐善好施、炽热赤诚的心胸。
当我回头转身,看到大牌楼内侧正上方,“趣佛菩提”(意为通过实践佛法达到无上智慧的境界)四个金色大字娴熟高超、极富张力、引人注目(图7)。
此时还不到九点钟,正殿大门尚未开启,我便从右侧的小门进入寺院。走进后才发觉,此处方是寺院的核心所在。坐东朝西、气势非凡的大雄宝殿对面,是精巧别致的菩萨圣殿。门庭两侧,悬挂着文豪贾平凹先生题写的鎏金对联,墨韵流转,大巧若拙,为寺院增添了几分文雅之气。
更令人惊叹不已的是,在大雄宝殿前二十多米处,左右两侧各矗立着一座巨型石碑。石碑高达六七米,宽约一米五,厚度也有五六十厘米。难以想象,寺院究竟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才将这两座庞然大物运来并稳稳矗立于此!
而最令我欣喜若狂的是,左侧石碑上镌刻的《武功县长宁普照寺兴建碑记》,近九百字的碑文,同样出自当代书法大师雷珍民先生之手!
可以想见,德高望重的雷公在接到这一意义非凡的创作任务后,必定经过了漫长的构思酝酿。他沉浸其中,深思熟虑,而后倾注满腔心血,提笔挥毫,最终创作出这篇结体庄重严谨、笔势精妙绝伦、匀称和谐且极具张力的经典之作。
这篇碑文不仅彰显了“心正则笔正”的道德准则,更是雷公精神境界的生动写照,处处体现出中正平和、结构严谨、宽博厚重、骨力遒劲的独特风格。同时,也集中展现了儒家方正庄严、温柔敦厚的伦理价值,以及中华千年文化传承的深厚底蕴。
细细端详石碑上的字迹,虽整体呈现鲜明的楷书风貌,却又别出心裁,突破了传统帖学的桎梏,打破了自唐代以来以“二王”风尚为主导的书法审美体系。雷公大胆创新,在笔法上进行了诸多调整。他摒弃了楷书常见的左展右扬姿态,以平直刚健的点画、蚕头燕尾的笔法,独辟蹊径,不落窠臼。这种喻巧于拙、锐意创新的精神,使他的书法真正达到了“书为心画”的至高境界,在书坛独树一帜,令人叹服。
普照寺由中国佛教界著名高僧、西安佛教协会会长、兴教寺方丈宽池大法师主持修建。法师心系桑梓,历时十载,劳苦功高,筹措资金上亿元,在人杰地灵、四通八达(东距兴平马嵬驿仅四五公里、南与周至楼观台、西接扶风法门寺和杨凌农科城、北与乾县武则天乾陵和礼泉李世民昭陵及袁家村也不远)的长宁古邑,广种福田,弘扬佛法,兴建起普照寺大殿。完成了自己多年造福乡邻的夙愿。
这年的初秋时节,我与军艺同学徐文生在书院门“淘”得珍宝——来自山西的吕全斌,其小楷书法工整隽秀、颇具神韵。我们收购了几幅他的作品,小伙子感激不已,坦言仰慕雷公楷书造诣,渴望得到指点。
据说仅大雄宝殿里供奉的这尊白玉释迦牟尼雕像,是从泰国花重金恭请而来的。终于使这座在关中地区首屈一指的寺院拔地而起。十分庆幸的是,他能邀请雷珍民先生为寺院创作诸多重要书法作品,无疑是极具远见的英明之举。
当然了,还需要说明的是,雷公四十多年前有幸和兴教寺老方丈常明大法师结缘,对佛学兴致渐浓,他得以常明法师的开导、点化,在佛教领域有一定的钻研与提升,也与常明法师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图13常明与雷公合影)。在常明大法师的引荐下,雷公也与宽池法师结缘。后来常明大法师圆寂后,宽池接替常明法师成为兴教师方丈,与雷公保持着密切联系。况且,他俩都是陕西省政协委员,志趣爱好一致。多年来雷公潜心修炼佛学,时常与宽池法师深入探讨、领悟佛陀教导,不断净化内心,开启智慧;宽池法师很崇尚书法,尤其是对雷公端庄工整、功力深厚的楷书及学养推崇备至。他俩交往颇多、互称“道友”,相互帮助和支持,结下了深厚的、尤如莲花般纯洁的友谊。所以,雷公为普照寺精心所题书法佳作,也是出于虔诚奉献捐赠,拒收润笔所得(图14~15宽池、雷公照片)。
如今,当人们驻足凝视、细细品读这笔法精妙绝伦的碑文时,便能真切感受到雷公的人格魅力与书法艺术早已融为一体,达到了人书俱老、炉火纯青的崇高境界。
虽然雷公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留在普照寺的这些珍贵墨宝,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熠熠生辉、光彩照人。会让佛门弟子及广大信众,来此风水宝地分享雷公的书艺成果。进而也必将成为后世书法爱好者临摹学习的经典之作,必将永载史册,流芳千古。
李荣国6月26日午夜补记定稿于上海徐家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