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服务|生活|常谈|作者一|作者二|作者三|书法|绘画|红山文化|图片|下载|名家|教学|影音|党建|用户
   位置: 金石秀水网文学艺术网 >> 作者三 >> 生活的歌 >> 正文
 
从长安画派的产生看“黄土画派”
 更新时间:2014-11-4 9:08:27  点击数:4137
【字体: 字体颜色



  刘文西先生是画了不少有关于陕北题材的作品,大量的画面是陕北的环境和陕北的背景,尤其是先生画的千篇一律的陕北姑娘、陕北老头,这是民族感强的表现吗?如果真的要如此认为,这当然是对民族责任感理解的浅薄。是用表面的民族感为真正的政治感铺路而已。那么“黄土画派”的灵魂是什么?艺术思想又是什么? 

  赵望云、石鲁、何海霞他们的中国画,无疑是开创了中国绘画的一代新风。他们的作品是继承传统而不重复古人,是有机地将传统绘画融化于新的现实生活和自身的笔墨表现中,经过艺术升华,去达到自己所要表现的创作目的。 

  赵望云“拖泥带水”的画法,表现黄土地、表现祁连山、表现十字街头的人民大众;石鲁大胆地用朱砂、用浓墨、用极强的色彩冲击视角,他的作品,完全来源于生活之中,笔墨情趣,都是在深入生活中表现个性;何海霞在大西北近三十年的生活体验,他笔下华山之雄奇,八百里秦川之壮观,黄土高原之朴厚,无不化为他的山水之灵魂。 

  长安画派的先贤们,能够走进传统,又能走出传统;能够走进生活,又能“走出”生活,他们只是将传统立于学习,而不立于创作,即如石鲁,他的后期作品,更加显露出自己的思想和个性的张扬,呈现出“野”、“乱”、“黑”、“怪”的个性。 

  赵望云、石鲁、何海霞他们,突破传统,创出新径,注重生活,赞美生活,使当时的陕西画界,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画家,如:郑乃光、康师尧、方济众、徐庶之、李梓盛等,他们都成为中国画坛上的一股不可低估的力量。今天,长安画派的后辈们,如:王子武、王西京、李世南、陈忠志、罗国士、徐义生、崔振宽、陈国勇、苗重安、王有政、江文湛、高民生、赵振川、王金岭等,他们始终坚持先贤们提出的“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方针,同样在全国美术界成为一支不可多得的强进群体。 

  “黄土画派”相对一致的群体在哪里?艺术创作的思想是什么?方针又是什么呢?“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黄土画派”提出的创作思想和指导方针吗?“二为”和“双百”那是毛泽东同志早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提出来的,那是对全国文艺永远的指导方针,是所有艺术风格和流派都必须遵循的。怎么能算作“黄土画派”自己的呢?难道“黄土画派”的“二为和双百”比毛泽东还提出的早吗?笑话。“黄土画派”缺乏创作思想和指导方针,所以先生众多的作品,看来好像笔笔都很扎实,都很到位,但表现出来的结果呢?却成了缺乏灵感,面面俱到。 

  不论是绘画,还是写作,面面俱到,恰恰是面面不到的表现。“黄土画派”倡导者作品里的人物,似乎都曾相识,有搬家感、类同感、公式化。流派的负责人应当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见解,系统的理论建树,明确的创作追求。可是“黄土画派”倡导者却偏偏缺少这些。 

  通过长安画派的产生看“黄土画派”,笔者认为,刘文西先生的“黄土画派”之说,缺乏理论根据,缺乏科学性,缺乏思想体系,实属无稽之谈。 

  作者资料:作家、评论家、著有长篇小说《古都》《古城悲歌》,发表评论及文艺作品300多万字。 

上一页  [1] [2] [3] [4] [5] 
  • 上一篇: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下一篇: 马振东绢人人物作品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
    | 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18 金石秀水文学艺术网电话 13201781298 QQ:307816818 微信:13201781298陕ICP备07006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