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服务|生活|常谈|作者一|作者二|作者三|书法|绘画|红山文化|图片|下载|名家|教学|影音|党建|用户
 
【周阳生】五律《国槐仙韵》
 更新时间:2020-5-26 14:50:24  点击数:1858
【字体: 字体颜色

五律《国槐仙韵》
诗/周阳生 文摄画/常逢生 乔木


  晨读维扬雅士常逢生散文《槐荫》,勾起了我童年的记忆,我家院中就有棵老槐树,每逢槐花开时,我母亲就会烙"槐花饼",让我们一饱口福,那袭舌的清香,令人馋涎欲滴,至今难忘。 
今读常公散文,他将"国槐"的人文精华,娓娓道来,令人快哉,故而诗记:


庭前月做媒,
仙女下凡埃。
叶密蜂狂到,
花繁蝶醉来。
莲池双鹤合,
竹径独槐开。
浅夏幽莺曲,
何妨快乐哉。

[链接常逢生散文]

《槐荫-串场河西》

  滨河路,从世纪大道至盐渎路段,甚至更远,行道两旁,基本都是国槐树,蓝蓝的天空,绿绿的树,很少有行人,静静的路,空气又特别的清新,散起步来,感觉特别的好。

  印象最深的是老市政府北门向西到市信访局拐角处,有几棵大的国槐树,非常抢眼。春天来了,国槐树抽出柔嫩的叶子,仿佛伸展开无数的手臂;到了夏天,便开出细小的黄花,未绽放的槐花叫槐米,可以入药,开了花的,可以采摘下来食用,蜜蜂也会来釆蜜;秋天的时候,树上未釆摘的槐花自然授粉后,便会长成一个个小纺锤型的肉质果子,很好玩;而到了冬天,槐树叶渐渐发黄,发黄到一大片,蛮好看的。因为工作的缘故,几乎天天经过那里,我以为那已经不是几棵简简单单的国槐树,而是一种特殊的意象,一幅天然的图画、一种走动的风景,更是一种坚韧不拔、威武不屈的精神象征。现在这几棵国槐树不知去了哪里,只能成为一种历史和一种记忆了。

  国槐树自古至今都被赋予是一种吉祥树,"门前一棵槐,不是招宝,就是进财。"所以在老家的家前屋后,很多人家都会种上这种树,邻居们经常会在午饭的时候聚在树下,边吃饭、边纳凉、边聊天,农闲时,母亲会和邻居婶婶们坐着小板凳在树下纳鞋底,拉家常,张家长李家短的,一拉瓜就是大半天。当然,有时候,生产队长也会召集社员到树下开会、派活、记工分。老家的那些囯槐树,现在回去基本上也看不到了,也只能是魂牵梦绕罢了。

  一看到槐树,人们便会想到寻根问祖。五年前的昨天,我们曾经到过山西洪洞,那里有个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离壶口瀑布不远),人山人海,都是从世界各地来寻根问祖的。印象中那里有碑亭,有第二代、第三代大槐树,有祭祖堂、广济寺等。在祭祖堂里,我们家的姓在1号位三排2号,左边是贝姓,右边是文姓,前面两排分别是周姓、姜姓。洪洞大槐树说的主要是明朝洪武、永乐年间大规模移民的事,据史料记载,在不到50年的时间里,大槐树下就发生大规模官方移民18次,主要迁往北京、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等18个省,500多个县,经过六百年的辗转迁徙,繁衍生息,如今全球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所以大槐树早已成了炎黄子孙认祖归宗的地方,被当作"家"、称作"祖"、看作是"根"。后来,有部电视剧《大槐树》,一共42集,讲述的就是上至朝廷高官,下至黎民百姓,在洪武年间的这次大移民的故事。

  槐树也是一种吉祥定情之树。黄梅戏《天仙配》里面的主人公,一个是老实憨厚的董永,一个是善良美丽的七仙女,他们一个人间,一个天上,最终爱慕成亲,"天上人间一条心",就是经土地爷说合,槐荫树作媒的。所以在全国好几个纪念董永七仙女的地方,那里面都会种上一棵大槐树。记得小时候在老家听扬剧,《梁祝》里也有这么一段唱词"书房门前一棵槐,一对书生下山来,前面走的是梁山伯,后面跟的是祝英台",现在还能哼得出来,说的是梁祝共读的书房门前,也有一棵大槐树。

  古代赞美槐树的诗歌有很多,比如魏晋时期诗人繁钦在《槐树诗》里写道:"嘉树吐翠叶,列在双阙涯。旖旎随风动,柔色纷陆离。"诗人把槐树的形态描写的如此惟妙惟肖,并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再比如,宋代诗人洪皓在《咏槐》中写道:"弛担披襟岸帻斜,庭阴雅称酌流霞。三槐只许三公面,作记名堂有几家。"诗中,诗人首先描述了放下任务后,敞开衣襟,推歪头巾,在庭院的槐树阴下畅饮美酒,无比舒畅的心怀,接着感叹有资格面对三槐而坐的只有三公这样的大人物,能在朝堂上留名的又有几个?意思是说我虽然不是三公,我也享受到了三公的待遇了,在槐树下喝喝美酒,好不快哉!又比如,宋代诗人裘万顷对槐树可以说是情有独钟,曾经写过《窗前古槐二首》:"密叶繁阴画不成,卷帘双眼为渠明。人间炎热无来处,赢得轩窗分外清。""去岁西湖避暑来,藉花无数眼慵开。而今归卧洪崖侧,看尽飞泉看古槐。"在诗人的眼中,名花贵树见过太多,感到有些视觉疲劳,还是寻寻常常的槐树更耐看啊!

 

  • 上一篇: 【周阳生】《江南春-睡莲幽梦》
  • 下一篇: 【周阳生】《阮郎归-女贞花》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
    | 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18 金石秀水文学艺术网电话 13201781298 QQ:307816818 微信:13201781298陕ICP备07006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