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了中纪委人员作的一场《警示报告》,报告人在谈到领导干部违法犯罪的教训时讲,有一条是忽视读书学习和思想改造。报告人说,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精神境界和政治素质,是拒腐防变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的领导干部大多数勤奋好学、忠于职守。但是,也有一些领导干部,不读书,不看报,以至于不识大体,不识大局,甚至于不懂美丑,不辨香臭,抵不住各种诱惑。有的领导干部,不是把时间用在学习工作上,而那时忙于应酬,沉溺于歌舞,出入于国门,游走于名山大川,热衷于拉拉扯扯,精通于歪门邪道。实践证明,那里的干部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工作上,那里就风清气正,一片生机;反之,哪里的干部鄙薄知识,不肯学习,混吃混喝混乐,哪里就正不压邪,百弊丛生。是否勤奋学习,反映了干部的政治觉悟和精神状态。听了这一番话台下听众窃窃私语,说:领导原来不读书。
对此说道笔者有不同的看法:说领导干部不重视学习似乎有些勉强,因为现在的领导干部都是按照“四有”条件选拔上来的,而且近几年的邓小平理论、三讲理论、三个代表理论的学习教育活动末有间断过,只是一些领导干部私欲作祟,学习不入心、不洗脑而已。
关于领导干部不读书在历史上也大有人在,如唐人章碣有诗《焚书坑》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还有民间俚语:英雄原来不读书的说词。当然,领导不读书不等于手下人不读书,在现实中再差劲的领导也会重视属下人的学习的,依靠手下人当参谋助手。好的领导只要出于公心,虚心纳谏,也是会搞好工作的。
读书确实是个人乃至社会头等重要的大事。修身养性也罢,治国安邦也罢,总是脱不了读书的干系。世人称北宋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虽真相不尽如此,但社会对读书的倚重却可见一斑。尤为特殊的是,人们甚至将一个社会对待读书的态度视为国家兴衰的一个象征。在一个不许读书的社会里,文明的存续和世道的安宁是难以想象的。正因如此,贤明的治者总会鼓励读书,重用读书人,以求盛世。
现代社会,读书依然是个人修养之道和社会流动之途,只不过在日益自由和开放的环境里,读书“经世致用”的政治色彩渐趋消退,而更多成为私人空间的一种活动。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读书成为我们完善心智的一种有效方式。虽然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早已大大扩展了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然而黑字与白纸所凝固的世界仍旧充满了魅力。读书,不仅可为人们打开身外的世界,更可以开启人们内心的大门。读书正如饮食,不同的饮食往往造成人不同的营养结构,不同的书籍也同样造成人不同的精神结构。还是这位大教育家说得好:要培养一个人,设计一个人的个性,就努力帮助他从小学建立起自己的“小藏书箱”,建立他独特的读书体系。
纵观世界各国,凡是崇尚读书的民族,大多是生命力顽强的民族。全世界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族,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作为犹太人聚居地的以色列,它的人文发展指数(将出生时的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和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等衡量人生三大要素的指标合成一个复合指数)居全世界第21位,是中东地区最高的国家。酷爱读书,不能不说是犹太人在亡国两千年之后,又能重新复国的重要原因;酷爱读书,是犹太人在复国之后,能迅速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原因;酷爱读书,是犹太人在流离失所中诞生了马克思、爱因斯坦和门德尔松等无数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的重要原因;酷爱读书,是犹太人不仅在全世界的富豪中名列前茅,而且在历届诺贝尔奖得主中也有惊人比例的重要原因。一句话:酷爱读书使犹太人成为一个优秀的民族;热爱读书的国家,必定是不断向上的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