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县上来了几位朋友闲谈中说起乡里的“人情礼俗”,一个个都叹息不已,流露出无可奈何的神情,说:不刹住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送礼收礼互相攀比的陈规陋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一句空话。
笔者生在农村,对乡村的礼尚往来比较了解,淳朴的农民历来对人情礼俗看得很重,农村正常的礼尚往来,既是团结、和谐的象征,又具有一定的经济互助意义,本是一件好事。然而,随着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情礼”支出近年来迅速放大。朋友向我诉说现在农村“办事”花样百出,礼节上往来名目繁多,“人情”负担之沉重,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当前农民之间的人情礼俗往来已由过去的感情型向排场型和经济型快速演变,连年上涨的“人情礼”已给许多农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朋友说县委曾就农民的随礼情况进行过调查,2005年该县农民赠送亲友礼金的现金支出人均达到200多元,全县23万人口年礼金往来达到5000万元左右。比“十五”期间年均实际增长20%,而该县2005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净增才166元,地方财政收入一年还不到4000万元。
在分析礼金逐年上涨的原因时朋友们讲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随礼名目越来越多。以前农村送礼多是逢年过节和红白喜事上的亲情礼或友情礼;然而近年来,送礼名目逐年增多,可谓五花八门,孩子有满月、周岁礼,老人有过寿、丧事、周年等礼,盖房有立木封顶礼、乔迁新居礼,一般的生意开张、同学、老师的生日礼。当前更有孩子的升学、参军,干部的提职等,这些都要通知亲友,设席纳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