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闲情偶寄
妖娆海棠
前些日子和友游瘦西湖,从一丛海棠边经过,花朵虽小,却正红,令人陶醉,忽忆起唐伯虎曾作有《妒花歌》,所嫉妒的正是这海棠。于是轻轻吟诵给好友听:“昨夜海棠初着雨,数朵轻盈娇欲语。佳人晓起出兰房,折来对镜比红妆。问郎花好奴颜好?郎道不如花窈窕。佳人见语发娇嗔,不信死花胜活人。将花揉碎掷郎前,请郎今夜伴花眠。”唐伯虎的诗作就如同一幅画,让我看到一幅温情的闺中画图。友人听了,也是一乐。
今晚打开晚报博客网,就看到了博友紫缘新贴的配图《四季海棠》,首先让我想起旧事,重温一回温馨。回过头来再看海棠,越发怜爱。最早知道有关海棠之事,是读李清照的《如梦令》:“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那时是不曾见过海棠的,包括海棠的图片,老师所解释的“绿肥红瘦”,就是简单的“叶多花少”而已。所幸,海棠的确切模样对于我们来说是不重要,于是便少有人再提及。
海棠属蔷薇科,品种颇多,四月左右开花。《群芳谱》中说,海棠有四种,都是木本,分别是贴梗海棠、垂丝海棠、西府海棠以及木瓜海棠。书中还有这样的描述:“其株出尘,俯视群芳,有超群绝类之势。其花甚丰,其叶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约如处女,非若他花冶容不正者比。盖色之美者唯海棠。”海棠有“花中神仙”之称,其形有如美人春睡不足,娇弱慵懒,唐明皇曾将醉酒的杨玉环比作海棠,倒也真的有几分神似。
与众多的名花一样命运,海棠也免不了为历代文人雅客吟咏,晚唐郑谷的《海棠》是这类诗作中的精品:“春风着意匀颜色,消得携觞与赋诗。秾丽最宜新著雨,妖娆全在欲开时,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此诗开初的两句,也为后人欣赏海棠定下了一个法则,新雨之后,海棠叶翠欲滴,花红如洗,娇艳无比,若是含苞欲放,则更显妖娆。
《红楼梦》中有记,说贾府中的少爷小姐们曾组织过一个文学社团,名字就叫海棠诗社,第一次诗会就是吟咏海棠的。其中探春、宝钗、宝玉、黛玉、史湘云等都有诗作。贾宝玉认为林黛玉写得最好,诗文是这样的:“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作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脉脉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诗中所吟的是一款开白花的海棠,海棠开白花不多见,可能只有贴梗海棠,惟其稀少才更见韵致。难怪连评委李纨都盛赞林黛玉的诗作“风流别致”。
海棠原产于四川一带,到了宋代才真正为世人所赏识,当然其中还有大文豪苏东坡的一份功劳。“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烧银烛照红妆。”这是苏东坡吟诵海棠的经典诗句。经其诗文赞扬,海棠得以和牡丹、梅花齐名。后又有陆游、杨万里、刘克庄等诗人挥笔盛赞,宋代的部分画家大肆渲染,海棠更是名动天下。
当然事情总是一分为二,人们之对于海棠的看法也非是十全十美。美中不足有二,一曰海棠无香。有人说是上天嫉妒其花太过娇艳,罚其无香;二曰海棠作为一种名花,未曾得到唐代大家杜甫的吟咏。关于这点,个中原因颇费猜量,有说是杜甫不曾见过海棠,也有说杜甫惊艳海棠之美,不能诉于文字,还有一说是杜甫的母亲乳名海棠,不写海棠只是为避其母讳,看来只有这点似是合乎情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