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服务|生活|常谈|作者一|作者二|作者三|书法|绘画|红山文化|图片|下载|名家|教学|影音|党建|用户
 
【牛天民】我的姐姐“凤儿”
 更新时间:2017-12-16 7:34:01  点击数:1412
【字体: 字体颜色

  我的姐姐“凤儿”

  我只有一个姐姐,名叫彩凤,因为长相白净甜美可爱,尤其是一对大眼睛很是明亮传神,乡里人夸姐姐长得心疼,爱称姐姐叫“凤儿”。

  姐姐生于1940年,解放前后断断续续只上过三年村小学,1949年春末夏初解放战争打响学校停课,这时母亲又生了二哥,以后就再沒有进过学堂,在家帮助母亲料理家务,稍大点便参加生产队劳动了。我对姐姐的了解是,人长得好看,性格开朗活泼,会唱歌跳舞演戏扮社火,会纺线织布做针线,会操持家务过日子。

  姐姐顶角救场:村里有个创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剧团,箱底厚实,行头齐全,历史悠久,演出剧目多,传承几百年,在当地很有影响。每逢农闲佳节毕竟要唱戏,看戏成为乡村人唯一的精神生活,人们从剧情中接受积极向上的感化和传统文化的熏陶,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就是从戏里学来的。在偏僻的乡村,戏文化对人们思想的潜移默化是功不可没的。我自小懂得的一些道理就是从看戏得来的,如看了《刘海打柴》、《三娘教子》使我懂得要好好读书学习;看了《岳母刺字》、《金沙滩》知道了男人要精忠报国;看了《八件衣》、《窦娥冤》知道了人做坏事会遭到报应。乡剧团最缺乏的是女演员,好不容易选出一个,刚学会演戏不久却要嫁人,一旦出嫁婆家就不会让唱戏了。我姐姐尚在上村小时因为人长的伶俐好看,在学校学会了唱歌跳舞,被村剧团从西安请来的三意社导演发现,吸收进剧团学戏演戏。姐姐聪明好学入戏很快演啥像啥,很受剧团器重和观众喜爱。我记得她曾经演过《白蛇传》里面的青儿,《西厢记》中的红娘,《拾玉镯》中的宋巧姣。给观众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姐姐顶角救场的壮举,这件事在许多年里被剧团和观众念念不忘传为佳话。有一年过八月十五,剧团被邻村请去演戏,最后一晚是压轴戏《杨门女将》,当即将要演出下一场“佘太君激情诉说忠良家世”时,扮演佘太君的演员突然肚子痛,而且越来越严重,双手捂住肚子大口喘气呻吟。眼看快到换场了遇到了这样的突发事件,导演、团长以及所有演职人员急得团团转。团长给吃了止痛药阿司匹林,几个人轮番给揉搓肚子拍打脊背都不能缓解疼痛。团长见状急忙说,看来戏演不下去了,等这幕演完收场,我给观众解释道歉。导演却不同意,说八月十五演戏就是庆团圆图喜庆,戏不能半截收场,这样对观众对剧团都不吉利,实在不行我顶替。团长一听坚决反对,说你那么高的个子扮演佘太君寻着让观众笑场吗,与其这样不如散场。团长把如炬的目光投向候场的演员,问大家谁能顶角,我拜托了关键时刻救场如救命呀!在场的演员都低头不语。导演急了,喊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关键时刻咋都成哑巴了,我的妈呀。这时,站在人群中的我姐走出来抬头望着导演不紧不慢地说,我试试吧。导演一看是我姐,苦笑了一声,你在这个戏里只是跑龙套的,这么重要的角色这么大段的唱腔,而且还要做到声情并茂压得住场面,你能行吗。姐姐说你不想让戏散场我就试试。一时沒有讲话的团长说,凤儿关键时刻自告奋勇把我提醒了,我听她苦练过这板唱腔,尽管跟司鼓和琴师合作时间短些,可告诉他们跟着凤儿的唱腔走,兴许能行。这时大家好像看到了希望,都抬起头来说,凤儿有胆量就让试试吧。导演无可奈何的说,事到如今也只能如此而已。说完就紧急给姐姐化妆换装,又安排人将患者送去医院。换场开始了,大幕拉开,姐姐很快进入了角色,一板一眼的对白叫板演唱,高亢激昂声情并茂的唱腔和乐队配合得紧凑和谐,获得台下观众阵阵喝彩。站在幕后的团长和导演悬着的心被姐姐的唱腔激动得热泪盈眶。等到姐姐下场回到幕后,大家以热烈的掌声对姐姐精彩救场表示谢意。从此以后,姐姐就充当了佘太君的B角。姐姐的夜场报酬也由五个麻花变成了十个麻花。

  这段唱腔的唱词是:一句话恼得我火燃双鬓,王大人且慎言莫乱猜我忠良之心。自杨家统兵马身膺重任,为社稷称得起忠烈一门。恨辽邦打战表兴兵犯境,杨家将请长缨慷慨出征。众儿郎齐奋勇冲锋陷阵,老令公提金刀勇冠三军。父子们忠心赤胆为国效命,金沙滩拼死战鬼泣神惊。众儿郎壮志未酬疆场饮恨,洒碧血染黄沙浩气长存。两狼山被辽兵层层围困,李陵碑碰死了我的夫君。哪一阵不伤我杨家将?哪一阵不死我父子兵?可叹我三代男儿伤亡尽,单留宗保一条根。到如今宗保三关又丧命,才落得老老少少、冷冷清清、孤寡一门、历尽沧桑我也未曾灰心。杨家报仇我报不尽,哪一战不为江山不为黎民?! 

  这么大段的唱腔沒有扎实的功底、过人的胆识和气魄是绝对唱不好的,可想而知姐姐平时是偷偷下了死功夫的,否则绝不会冒险挺身而出。要知道姐姐那年才17岁。

  姐姐意外发财:剧团不演戏的时候姐姐就帮母亲做家务或下地劳动。家务活无非就是烧水做饭喂猪扫院,拆洗被褥织布纺线,纳鞋缝衣洗洗涮涮,精心服侍外婆昼夜操劳。我记忆姐姐早早就跟母亲学会了绣花做鞋纺线织布,我们兄弟多要做的针线活很多,姐姐的手沒有闲着过,不是纳鞋底就是缝补衣服。即使姐姐出嫁了还要经常回娘家帮母亲做活,我们兄弟直到参加了工作成了家,方才减轻了姐姐的负担。姐姐沒有出嫁前每年秋冬季节都带上我到生产队收完棉花的地里摘取拾花时遗漏的棉桃,以补贴家用。因为那时以粮为刚,棉花种植面积很少,收获的籽棉绝大多数交给了国家,分给社员的根本不够家庭生活使用,我们家人口多更是缺口大,做了单衣做不了棉衣,做了衣服做不了被褥。因为棉花严重短缺,穿的盖的只好”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为了多得到一些棉花,姐姐就带我到未拔杆的棉田地里拾荒。把棉树上沒有张开嘴的棉桃摘下来,篮子拾满了就提到路边用手指甲一个个的抠开取出尚未成熟的花瓣,抠不开来的就铺在路上用脚踩踏开。天黑了回家时,一个篮子装花瓣回家取棉,一个篮子装花壳回家烧火,一点都不浪费,可见姐姐有多细心。

  一次到邻村棉田去捡棉桃,姐姐去一处树林里解手,好一阵才回来,我问她咋去了那么长久。姐姐拍拍她的衣服神秘的对我说,姐发财了,咱们赶紧回家姐给你看发的财。我看看姐姐的衣服鼓胀起了许多,但不知道姐发的啥财,又不便多问,就慌慌张张提起篮子回家了。回到家里,姐姐把母亲叫到里屋,将衣服扣子解开的一瞬间一大堆白花花的棉花倾倒在了炕上。母亲顿时下了一跳,压低声音问姐姐咋来的,可别是偷来的,让人发现了不得了。姐姐给母亲说她到树林去解手,看到草丛中藏了一个头巾包袱,心里好奇就撕开看,原来是一包棉花,看看四周无人就赶紧解开包袱将棉花藏在了衣服里,离开树林叫了天民赶紧回来了。母亲说这可能是那个社员白天拾棉花时偷藏起来的,等到晚上好拿回家,沒想到让你捡了个便宜,这也是老天助咱过冬呢,悄悄的捂住嘴,等过些日子沒有啥动静了,咱就装几个厚被子。

  姐姐后来说,这是她这辈子不偷不抢发的唯一的一次横财。

  姐姐哭泪出嫁: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到公元1958年姐姐已经长成十八岁的大姑娘了,人常说姑娘十八变,越变越好看。姐姐到这个年龄确实出脱成为一个眉清目秀漂亮好看的大姑娘,登门说亲的人不少,介绍的有农民有干部有教师有军人。姐姐说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听父母的安排。母亲思想找个吃公家饭的女婿,父亲不同意,给母亲说:你沒看见政府颁布新婚姻法后,多少吃公家饭的人把身在乡下的妻子一脚蹬了,认为还是嫁给农村青年靠得住。最后便决定嫁给距离我村不十分遥远的万家塬村一户中农成分家庭的农家长子。姐姐出嫁的吉日定在1958年腊月底。明天姐姐要出嫁了,她告诉我,要我当送嫁妆箱柜钥匙的伴童坐进轿子里送她出嫁,我当年只有六岁比较愚钝不理解出嫁的意思,以为是姐姐要领我出门去玩耍,便高兴地满口答应。第二天清晨堂姑把我从睡梦中叫醒换上新衣服,告诉我去送姐姐出嫁。我见到姐姐,她眼泪汪汪地对我说,你今天把姐一送,姐就成了人家的人了,从此,姐就不能天天陪你耍了,你要在家好好地听爸妈和哥哥的话,做个听话的好娃。这时我才明白了姐姐出嫁的意思,拉住姐姐的手痛哭流涕大喊,我不要姐姐出嫁,我不要姐姐出嫁。我听到门外的唢呐声滴滴答答响起,声音越来越近越响亮,迎亲的执事人高声呐喊,时辰已到新人上轿。两位姑姑不停地催促姐姐快点,我强烈的意识到姐姐要走了,紧紧抓住姐的手和衣服死活不松,姐姐蹲下抱住我,姐弟俩哭成一团。我爸爸见此情景走过来硬把我拽开,姐姐才被两个姑姑搀扶着出门上了轿。 一阵激烈的鞭炮声响过后,唢呐声也走远了,父亲才松开了我的手。当我跑出门外,街上已沒有了人影。我站在大街上哭喊着叫姐,也没人理我。后来得知父亲担心我去送姐姐哭闹扫兴,便把送钥匙的任务交给了我二哥,二哥收到姐夫给的两块钱红包,回家来还给我分了一块。从此,我和姐姐除了年节平时就很少见面了。

  姐姐出嫁的聘礼是三石(读:担)小麦,这是媒人参照当地的一般聘礼标准敲定的,有钱的纳300元现金,沒钱的便以粮食为代价。我们那里三石的计量单位是三十斗,一斗的计量是45市斤,三石就是1350市斤,那时给国家交公粮一级的小麦一斤一毛二分钱,黑市交易价是三毛钱,媒人是按照黑市小麦价格计算姐姐的聘礼的,所以男方就同意给三石小麦,在收聘礼时父亲礼让了两斗,实际收了两石八斗,父亲就以这样的价码将姐姐嫁了出去。父亲说这是姐姐对家里的贡献,让我们都要记住姐姐的好处。后来,父亲用姐姐的聘礼给大哥娶了媳妇,安葬了外婆。

  1960年初姐姐生育了头胎男孩,两家人都十分高兴,母亲给外孙做了鞋帽衣服,亲家给娃举办了排场的满月。因为天气寒冷,不久,新生儿着凉感冒引起肺部和呼吸道感染,孩子昼夜不停地咳嗽,病得喘不过气来,那时候乡里人称这种病叫“凶喉”(新生儿憋气呼吸衰竭,最后窒息死亡)。家里人为给娃治病想了很多办法救治,甚至请神婆驱鬼灭邪,最终沒有挽留住孩子的声命,不到两个月就不幸夭折了。娃的死亡给姐姐身心以巨大的打击和创伤,整天哭哭泣泣不吃不喝,精神恍惚不振。为了安慰姐姐的心情母亲派我叫姐姐到娘家住月,以缓解精神压力。然而,姐姐住不到十天就说她她心里慌乱得很,不住了要回家。母亲只好又派我护送姐姐。在回家的路上姐姐似乎归心似箭,脚步迈得很快,我一路小跑跟着她。路上有熟人给她打招呼,她也不能向往常一样热情应酬,只点点头就脚步不停地走过去。她走进家门就扑到炕上抱住娃枕过的枕头嚎啕大哭起来,我也忍不住跟着哭泣。家里阿婆、公婆以及小姑子,邻居嫂子都来安慰劝说。阿婆毕竟是见多识广的老人,她对大家说:先不要劝,让她把心里的窝屈哭出来,要不会憋出病来的。阿婆虽然这样说着,可是满脸已是老泪纵横。大家走出姐姐的房子坐到院子,人人脸上都挂着泪珠,静静地听任姐姐在屋里痛哭。不一会儿,姐姐的哭声小了,阿婆招呼大家返回屋里,她爬到炕上将姐姐扶起拿开怀里抱的小枕头,用粗糙的手擦拭了姐姐的眼泪,委婉动情地说,娃呀你心里难受婆比你还难受,婆都快八十岁的人了,能不想快点得孙子。可是人常说世间的事情是天注定的,由不得人,是咱的跑不了,不是咱的留不住。看来这娃就不是咱家的,到家里来看看就走了,这是命里注定的,谁也没办法,说不定他的走就把咱家的霉气带走了,以后咱家就会平安的。你还年轻往后还会生不少娃的,婆等着给你抱娃呢。经阿婆一番入情入理的劝说,姐姐心情舒畅了许多,跪下回阿婆的话,婆我听你老的,我要好好的生娃过日子,为严家传宗接代。大家听了轻松地笑了。在以后的几年间姐姐先后生育了两男一女三个孩子,个个健康长大成人,圆了阿婆的梦想。

  姐姐治家理政:姐姐嫁到这个家里时,阿爷阿公都已离世,家中成员只有阿婆公婆、自己丈夫和尚在读书的小叔小姑。家事由姐夫协助阿婆处理,小事姐夫处理,大事阿婆作主,公婆只管做饭喂猪养鸡。阿婆实际扮演者垂帘听政的角色,岁数虽然大了,脑子非常清楚,处世精明,拿捏得当。姐姐在孩子夭折后听到的阿婆那一番至理劝慰,就了解了阿婆不是一般的家庭妇女,以后的家中大小事都主动与丈夫和阿婆协商解决,从阿婆那里学到了不少持家过日子的智慧。阿婆也有意识的锻炼姐姐,时不时交她去办理一些事情,久而久之阿婆发现姐姐心肠好,尊老爱幼,处事公道,为人和善,沒有私心,便逐步把家中财政大权移交给姐姐管理,姐姐倍感责任重大,处处小心谨慎,精打细算,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尤其是在处理亲戚关系上更是深明大义。有一件事我至今没有忘记,有一年姐家村里唱大戏,姐家把亲戚都请去看戏,姐姐跟阿婆商量给每个亲戚娃每人发五毛钱让买零嘴,姐夫趁人不注意多给了我五毛,我嘴里捂不住事告诉了姐姐,姐姐当着阿婆和姐夫的面收了回去,并郑重其事地批评姐夫说这样做非常不妥,要是天民嘴说漏了,其他亲戚会怎么想,搞不好就成了是非,今后大家咋相处。这件事让阿婆对姐姐的为人处事高看许多,从此以后便非常放心的让姐姐管理家中的大小事务。取得了长辈和家庭成员的信任支持,姐姐便大胆行使职权,公正有序处理各种事务。安葬了寿终正寝的阿婆公婆和久病不治的苦命姐夫;给小叔子娶了媳妇;出嫁了小姑子;翻盖了三次房子;将大儿子培养成大学生,并在县城成家立业;将女儿嫁给书香人家,两个外孙都考上了大学,毕业后留在省城工作。几个内孙也都学习优秀有望成才。姐姐跟着小儿子在乡下生活养老。前几年姐姐患因高血压心脏病导致轻微脑梗,身体状况不佳,需要常年服药。好在儿女们都很孝顺,得到很好的照顾,现在生活无忧无虑,开开心心颐养天年,今年高寿77岁,孩子们希望她长寿百岁,多享人生幸福。

  2017年12月5日

  • 上一篇: 【牛天民】祭余光中先生
  • 下一篇: 【牛天民】赞救人英雄李国武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
    | 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18 金石秀水文学艺术网电话 13201781298 QQ:307816818 微信:13201781298陕ICP备07006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