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服务|生活|常谈|作者一|作者二|作者三|书法|绘画|红山文化|图片|下载|名家|教学|影音|党建|用户
 
袁华 寒露时节的农事
 更新时间:2015-7-30 18:11:08  点击数:1181
【字体: 字体颜色

第一辑  亲情无边 

寒露时节的农事

不经意间,二十四节气就过了寒露了。史书记载:“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由于寒露的到来,气候由热转寒,此时天气变得凉爽。我的家乡有农谚:“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家乡还有农谚:“寒露时节天渐寒,农夫天天不停闲。小麦播种尚红火,晚稻收割抢时间。”

在后一句的农谚中,有小麦播种尚红火的话,一个“尚”字告诉我们,在此之前,小麦的播种早就开始了。还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常听大人们念叨着“寒露两旁看早麦”,这就是说,在寒露前后,田间就有青青麦苗了。

还在秋分之前,家乡就开始收割玉米了。被砍倒的玉米秸一排一排整齐地躺在黑土地上,在它们的怀里,再没有那孕育一季的玉米棒了,玉米棒属于辛劳的农人。玉米被砍倒后,秋天的田畴就显得格外的空旷。我清楚记得,老家里这一茬的庄稼除了玉米,就是水稻、大豆和山芋了,后者的身个都相对矮小,它们不会影响视线,这时候站在田间,地阔天蓝,抬眼望去,你能看得够深远。偶尔从大豆丛中会窜出一只野兔来,踩着玉米秸,飞快地没了身影。

父亲总没有闲暇去看风景与野兔,拾掇好玉米棒,来不及搓玉米粒,就要忙着去清理田间的玉米秸。农田的庄稼,讲究的是一茬让一茬,父亲要犁地,要抢墒造墒,要让小麦早一刻下地。父亲喜欢说:小麦点在寒露口,点一碗,收三斗。

玉米田的小麦下地之后,接下来就是忙大豆、忙水稻与山芋了。“寒露三天无青豆,豆子寒露使镰钩”,这是告诉人们大豆的收割通常都是踩着寒露的边儿的。倒是水稻与山芋,时间会稍晚些,特别是山芋,常常会拖到霜降。到这会儿,时令虽说有些晚了,但腾出来的地茬子依然不能闲置了,还是要种上麦子的。好在稻田与山芋地都是湿地茬,稍事翻耕就可以播种了。只是这时候,要浪费些种子的,因为错过了小麦的最佳播种期,种子的发芽以及年后枝节分*都会受影响,唯有多落些种子来弥补了。

种上了晚茬麦子,其时,早一茬的麦苗已能见油油的绿了,这是白天的情景。在清晨里,天降的露真的凝结成霜了,就撒在麦叶上,麦叶儿就如同披了一层白色的碱,这碱又让叶苗儿有点点的蔫。太阳出来了,那白色的碱渐次隐去了,又凝成了露,挂在苗梢上,晶莹剔透;阳光的力道由弱渐强,露珠在叶梢上便呆不住了,阳光击碎了那份晶莹,幻化为弱小的水流,顺着麦苗的脉络下滑,直至渗入泥土。这时候再看那麦苗,原先那点点的蔫早已荡然无存了,它开始舒展了、精神了,更加碧绿了。

父亲喜欢在早饭后衔着烟斗,到麦田里走走。去看看早茬麦的麦苗,去看看晚茬麦的发芽情况。霜融的露水总会打湿父亲的鞋帮与裤角,他浑然不知,那时候,父亲的眼里,只有麦子。

 

  •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袁华 家乡的咸菜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
    | 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18 金石秀水文学艺术网电话 13201781298 QQ:307816818 微信:13201781298陕ICP备07006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