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告诉我一件有关舌头的案件,听后发人深思。说某单位有一名职工,平时不注意思想修养,把传播小道消息,拨弄是非,当作乐趣。弄得几位同志互不团结。前不久,因饶舌导致两名同志动武,造成一伤一残,被绳之以法。在法庭上,这位“长舌妇”捶胸顿足,后悔莫及,当法官宣布判决结果时,一口咬断了自己的舌头。令人惊乍不已。
古希腊寓言家伊索把人的舌头,说成“既是最好的东西,也是最坏的东西。”坏就坏在它可以拨弄是非。前苏联著名文学家革拉特珂夫《水泥》中的红军战士叶菲姆曾说过的这样的一段话:“舌头虽然移动不了一座山,可是会舔掉整整一个堡垒。” 社会上因口角进而打斗的事屡见不鲜,动口往往是动手的导火线,因而有“祸从口出”之说。在日常生活中,总有个别人好在背后说别人坏话,挑拨同志间的关系。就像雨果在《悲惨世界》中描写的那个叫维克杜尼昂一样,不讲道德,不分场合,不计后果,饶舌不休,十分令人憎恶。人们给那些不负责任,信口开河的人起了一个雅号叫“长舌妇”。
平时,同志之间闲话漫谈,既可增长知识,传播信息,又能交流感情,融洽关系,本无可非议。但是这种议论并非无所禁忌,可以信口开河,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其中一条就是要有道德底线,受道德规范的约束,尊重他人。那些不作调查不经分析的轻信乱传,无中生有的闲言碎语,毫无根据的怀疑猜测,捕风捉影的流长飞短,确能翻起风波。轻则影响同志间的团结,夫妻间的和睦,重则可以闹出人命事故。上述那个人就是被自己的舌头送进班房的。民间有句俗话叫“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可见人们对长舌者是颇有警惕的。
孔夫子曾讲:“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是说,说话要产生于对事物的敏锐观察和缜密思考,要弄清事实,讲究根据,区分场合,注意方法,言之有理,与人为善,顾及客观效果。实践证明,不负责任地议论别人,对人对己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中国古人有一句传世名言:“静坐当思自己过,闲谈勿论他人非。”仍可作为借鉴。今天,我们提倡讲文明、讲道德,每个人都应管好自己的舌头,做到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搬弄是非的话不传。当然,舌头是由思想管的,所以要管好舌头,首先须加强思想修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