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辑 真情旖旎
我最早有写文字的念头,是在读初中一年级的时候。那时学校组织看了一场电影,我是爱看电影的,四乡八邻只要是放电影,我和伙伴们都是要去看的,去的时候是踏着夕阳的余晖,回时是披星戴月,有点儿不辞辛苦。
当时看的些电影大多是战斗片,像《地雷战》、《地道战》、《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等等。但那次学校组织看的电影,与往常却是有些不同,名字叫《少年犯》。故事情节及电影特有的表现形式给了我极大的震撼,也可以说激发了我的创作灵感吧,我就提笔写下了些分行的文字,姑且就称它是首诗吧,有三十多行呢。
诗写好后,就想着要投稿。可是投往哪里呢?那时我对外面的刊物杂志是不甚了解的。幸好常听县电台的节目,知道他们有一档文学节目,就决定投给县电台。
时间不长,稿件就给退回来了,是班主任收到的,当老师拿着那退稿交给我的时候,我就像做了什么亏心事一样,红着脸,低垂着头,依稀记得老师是说过一什么话的,但原话是记不清了,反正不是表扬的话,也不是批评的话。
出了这次投稿事件后,我就再也没有动过要写东西的念头,当然了,老师布置的作文是例外的。只是到了初三的时候,班里有个叫韩清的女同学在市报上发表了一篇作文,又让我的心有些躁动起来,但当时又忙着备考高中,躁动的心也只能收敛着。
高中期间,学校成立了一个文学社。这样我除了写老师布置的作文外,就可以写些我想写的文字了。学友们都说我写得还可以,这就更激发了我的写作热情。人都是有发表欲的,除了在文学社的油印小报上发表文章,我更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变成铅字,让更多的人读到它,当年的那个朦胧的投稿念头,就又在脑海里闪现了。只是直到高三的下学期,我的第一篇习作才在北京的一家中学生杂志上发表,接到样刊的时候,我已经永远地离开学校了。
走上社会后,我就开始四处漂泊,疲惫与辛劳的日子里,是没有写作热情的,那时想要的是生存下来的基本条件。劳苦中当然也有快乐,但欢笑与泪水都记在了心里,留作了日后的回忆。等在城市有了喘息的机会,有了闲下来的心情,就理所当然地又想到了文字,就像我当初所言:重新找回文字的日子,才是最快乐的时光。
我写,写所思、所想,还有那掺杂着快乐与感伤的回忆。也许对一些人来说,我所写的不过是简单汉字的堆积,不屑一顾。但我呵护着我的作品,就像呵护着自己的孩子,这是一份心情,是一种快乐。我说,我是在放飞心歌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