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服务|生活|常谈|作者一|作者二|作者三|书法|绘画|红山文化|图片|下载|名家|教学|影音|党建|用户
 
袁华 藏在芦苇丛里的秘密
 更新时间:2015-9-10 18:50:46  点击数:1586
【字体: 字体颜色

第三辑  真情旖旎 

在网上搜索到一组芦苇的图片,非常喜欢,可巧那些图片还有衬底的音乐,是葫芦丝独奏的《彩云追月》,20多年前常听的一首曲子,情意悠远,相思绵长。面对再熟悉不过的芦苇,一遍又一遍地听那音乐,忽然就觉得自己年轻了,心变得柔软了,眼角润湿了,就想起了一个人。在心底,不止一遍轻问:三妹,你在他乡还好吗?你看啊,你看,这是你的芦苇。

2008年中秋的时候,我和一帮朋友到润扬大桥下的世业洲上去赏月。在江堤边,我邂逅了久违的芦苇,那连片连片的芦苇在秋风的挑逗下,做着好看的舞蹈,我痴站在江堤上,分明看到芦花和苇叶间有三妹美丽的脸庞

回到扬州后,我把对三妹的思念幻化成文字,那是一阕叫做《青青的芦苇荡》的歌词:“青青的芦苇荡旁走来一位好姑娘姑娘看那芦苇的眼神情意绵长秋天过了有霜降那青青的苇叶渐渐变黄苇叶黄了就过了农忙姑娘手持镰刀再次走向芦苇荡姑娘要用芦苇编织苇席好用苇席来换体面的嫁妆姑娘啊姑娘姑娘的梦想总是那样的渺茫姑娘啊姑娘啊伤心的姑娘选择远走他乡。青青的芦苇荡旁少了一位好姑娘没有了姑娘的芦苇荡衰草一样秋意深了秋风凉芦花白了苇叶黄秋虫浅浅唱姑娘依然漂泊在远方姑娘啊姑娘你几时回家乡姑娘啊姑娘我亲爱的姑娘你几时再来看这芦苇荡。”

我的老家就住在一条河的堰堤上。大片的河滩地上长满了芦苇,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小村落,就传下了一门编织苇席的手艺。邻家三妹因为姊妹多,没有机会到学校读书,但她心灵手巧,十四五岁的时候就成了编织苇席的好手。不单单是编织,就算是前期的准备工序,诸如开、轧、顺及后期的封口,都是样样皆精,就算是村里的一些老把式也都自叹弗如,单一的靠织苇席赚钱,整个村里没人比得上三妹。

我自小就非常喜欢三妹,渐渐地,我长成了青春少年,就有了少年维特的烦恼,对三妹的喜欢便发生了细微的变化,这样的变化让我的一颗心既甜蜜又忧伤。当时有部叫《人生》的电影在乡下很红,我每每都把三妹比做巧珍。所有这些,三妹似乎一点都不知情,只知道和我疯玩,只知道叫我哥。三妹永远都清纯地一如田头的野菊花,我不敢惊动她,在心里,我清楚我和三妹之间是有道鸿沟的,我和三妹的大姐同岁。在乡下,老大不曾婚嫁,通常年小的是不好“漫头抹”的,乡邻们说这样对家庭不好。我的一颗心呵,备受煎熬。

由于受南方竹席及草席的冲击,本地的苇席市场一再萎缩,三妹原本指望靠织苇席发家的梦想破灭了,无奈之下,她和千千万万的农民工一样,选择了进城打工。三妹这一走,不想和我竟是天涯路远,再难见面。

多年之后,同样是在城里,我偶遇三妹当年要好的一个小姐妹,小姐妹就给我说了些让我悔不当初的细节。唉,我又怎么能想到,那时候,在年幼的三妹心里,会为我埋下一粒爱情的种子呢?时光已逝,青春不再,三妹已有三妹的幸福,而我,也早已蹉跎了容颜。联系、见面,岂不是形如亵渎。犹记得当年听过的一首歌,歌名叫《相见不如怀念》,就让那一份情愫长久地温暖我的心田。

我把对三妹的思念,寄托在那一片芦苇上,见不到芦苇,或是错过了芦苇的季节,我就到网上搜索芦苇的图片。看见了芦苇,就如同看到了三妹美丽的脸。

  • 上一篇: 袁华 生命才是最珍贵的
  • 下一篇: 袁华 十元钱的捐款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
    | 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18 金石秀水文学艺术网电话 13201781298 QQ:307816818 微信:13201781298陕ICP备07006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