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服务|生活|常谈|作者一|作者二|作者三|书法|绘画|红山文化|图片|下载|名家|教学|影音|党建|用户
 
【古艺轩】古艺轩红山文化馆藏品精选玉器1-40
 更新时间:2019-2-27 15:00:27  点击数:1837341
【字体: 字体颜色

图1 斜口筒形玉器(半成品)  
高14.1cm  口径10.2cm   底径7.9cm

图1-1斜口筒形玉器背面

图1-2斜口筒形玉器背面

图1-3斜口筒形玉器背面

 图1-4斜口筒形玉器背面

图1-5斜口筒形玉器顶部 

图1-6斜口筒形玉器底部

 图2斜口筒形玉器         
      高13.3cm  口径9cm   底径7.3cm

图2-1斜口筒形玉器背面

图2-2斜口筒形玉器侧面

图2-3斜口筒形玉器内侧细节

图3 斜口筒形玉器(芯料)     
高8cm  口径6.3cm   厚4.7cm 


图3-1 斜口筒形玉器(芯料)卧面 

图3-2 斜口筒形玉器(芯料)底部

图3-1 斜口筒形玉器(芯料)顶部 

  公用:料芯

  鉴别说明:鉴别要点在于拉绳纹中的土蚀、风化的解理是否自然,是否人为腐蚀或喷砂形成。这一件芯料减缩包裹态,土蚀紧裹态,拉绳纹整体解理自然态是经历数千年风化的结果是人为无法在短时间内做到的。周边有随形土中开裂,有老土浆沁入并失透有别于料裂,是真品特征。顶端斜面有土中开裂和出土后内应力释放的双重开裂,要区分鉴别,边入色是土中开裂,边不入色蝇翅裂单元内裂收边是出土裂,仿品高温裂做不到。

  器物说明:马蹄桶的料芯比较罕见,对我们破解红山先民的制玉方法有很大帮助。不可多得。

图4斜口筒形玉器         
 高8.3cm  口径7.8cm   底径6.2cm

 

图4-1斜口筒形玉器另一侧

图5斜口筒形玉器(芯料)     
高8.05cm  口径10.1cm   底径6.8cm


图5-1斜口筒形玉器(芯料)背面

 图5-2斜口筒形玉器(芯料) 侧面

图6 斜口筒形玉器          
高5.6cm  口径8.9cm   底径7.5cm

图6-1 斜口筒形玉器

 图6-2 斜口筒形玉器 

图6-3斜口筒形玉器

图6-4斜口筒形玉器

鉴定专家陆建芳先生点评:

  藏品NO:01-06为一组“马蹄形箍形器”制作成品的标本。古代线切割的标本很多,但以线切割方法制作“箍形器”的标本此前并未见过实物,乔先生保存的这组玉器殊为珍贵和难得。

 

图7 筒形玉器              
高9.4cm  口径6.2cm   内孔4.05cm

图7 -1筒形玉器

 

图7 -2筒形玉器

  公用:巫师头顶着与天沟通的载体。

  鉴别说明:这件马蹄器是个一眼货。这件马蹄器是研究红山先民制玉解玉工艺的重要物证,桶内拉绳解玉的痕迹保留完整,没有经过进一步的打磨。桶口有一处黑漆古沁色深入质体、自然解理明确对鉴定工作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拉绳痕迹的风化程度和状态也表明了器物的产生年代。

  器物说明:巫师头顶着与天沟通的载体。马蹄桶基本上都是上大下小,先民认为由大巫师置于头顶作法可与天进行沟通,可上知天意下呈民情。

 

图8玉壁                 
长12.9cm  宽10.2cm   厚0.9cm


图8-1玉壁背面

图  9  玉斧 
长14.7cm  宽5.3cm   厚2.05cm


图  9-1  玉斧 背面

  公用:劳动工具,但玉制斧很可能只用于有地位的巫师或首领的陪葬。

  鉴别说明:水沁是这件玉斧的最大特点。水沁斑点由中心过渡扩散有质变发展态可区别于带色料仿品。数道因地温变化形成的土中裂的边因水的浸泡形成的水沁是重要看点,水沁依裂而生并伴有土蚀和土门。这件玉斧的玉料上层,在清澈而无杂质的水中形成水沁并充浆,因此整体看起来充浆莹润透彻干净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

  器物说明:劳动工具,但玉制斧很可能只用于有地位的巫师或首领的陪葬。

图10  玉斧                
长18.6cm  宽6.5cm   厚1.87cm

图10-1  玉斧背面

图11   C形玉雕龙   
长19.7cm  身宽3.5cm  棕宽3.5cm 厚2.75cm


图11-1   C形玉雕龙(另面)

图11 -2  C形玉雕龙(局部放大) 

  图11 -3  C形玉雕龙(局部放大) 

  器物说明:C形龙是中国红山文化的标志物,是红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藏品。

  公用:祭祀与表示地位等级

  鉴别说明:此件C龙体量较大,黄玉材质尤为珍贵,惜残,但大部分保留了C龙主体风貌。整体闷熟感明显,材料原质玉感已经不强烈,裂边随形包裹风化自然,由内泌浆表面沁门特征明显。多处有铁核粘附已溶入玉质并在玉质中呈现氧化铁褐黄色入沁且晕散。

  鉴定专家陆建芳先生点评:藏品07-11 为筒玉器、椭圆玉璧、玉斧、C型玉龙和玉龙首。其玉料、工艺、及沁色均符合红山文化出土物的特点,为真品无疑。

图12勾云形玉佩     
长13cm  宽6.1cm   厚0.3cm


图12-1勾云形玉佩背面

图13勾形玉器          
长14.3cm  宽3.3cm   厚0.45cm


图13勾形玉器背面

  编号:藏品12-13

  鉴定专家陆建芳先生点评:分别为原名勾云纹玉佩和匕形器。玉料、工艺和厚薄表明两件器物应为同一地所出或出于同一作坊。勾云纹玉佩的功能本人在1992年即和牛河梁考古队的朱达先生表示应为男女交媾的象征物。目前张敏先生已有文论及,此不赘言。两件器物真实性毋庸置疑。

图14 勾云形玉佩    
 长15cm  宽9.8cm   厚0.35cm

图14-1 勾云形玉佩 (局部放大)

  鉴定专家陆建芳先生点评:藏品14亦应为勾云纹玉佩,只是形状更复杂而已。初看此件不是很开门,但细致观察后还是可靠的,局部稍有残损。此件的形状和意义大有研究价值。

图15  玉猪龙               
高10cm  宽10cm   厚4.2cm


图15-1-12-3-4  玉猪龙不同角度

  鉴定专家陆建芳先生点评:

  藏品15是开门度较高的珍品,可惜残损,否则应是一件红山玉龙的精品。其神态古朴天真,颇具感染力。

图16玉鐲  
直径9.3cm  孔径8.25cm  宽1.35cm

图16-1玉鐲俯视图

图16-2玉鐲立面图

图17玉鐲  
直径8.9cm  孔径7.1cm   厚1.3cm

图17玉鐲立面图

图18玉鐲  
直径8.05cm  孔径5.95cm   厚1cm

  专家说明:

  藏品16-18是红山文化普通的玉镯,开门度好,一眼即真。 

图19兽面琮形玉器    
长15.2cm  宽6.7cm   厚1.6cm

图19-1兽面琮形玉器背面  

图19兽面琮形玉器局部放大

  鉴定专家陆建芳先生点评:

  藏品19兽面璋形玉器,是红山文化常见品种。此件有形象生动的纹饰,故颇为珍贵。

图20  玉管、牙形玉器一组

图21 兽面玦形玉雕龙   
高8.5cm  宽7.07cm  厚2.2cm

图21-1-2-3 兽面玦形玉雕龙 不同面图

图22兽面双翅神形玉器    
高8cm  宽8.7cm   厚2.25cm

图22-1兽面双翅神形玉器 背面

图22-2兽面双翅神形玉器系掛孔

外径9.9cm 孔径2.2cm   厚2.1cm

图23-1玉玦背面

图23-2玉玦缺口

图24玉玦  外直径5.5cm 孔径1.43cm   厚1.93cm

图24-1玉玦背面 

图24-2玉玦俯视图 

图25玉玦        
外直径4.93cm 孔径1.33cm   厚2.02cm

图25-1玉玦背面 

图25-2玉玦半立面

图26玉玦        
外直径4.5cm 孔径2.03cm   厚1.1cm


图26-1玉玦背面

图27玉玦一对     
直径5.5cm 孔径3.4cm   厚0.5cm

  器物说明:大多为耳饰,大型玉玦用来系绳佩戴。装饰品,与佩戴者身份等级有密切关系。

  公用:玉玦大多为耳饰,大型玉玦用来系绳佩戴

  鉴别说明:方位明确有地弯,整体闷熟失色和失透对应方位,土中朝下端土蚀沁门明显,老咬土深入玉质。开口对面由于长期系绳佩戴和传承,器物有明显磨细痕迹。整体包浆好、材质好、品相好且造型豪放硕大。


图28管钻孔芯料   
直径5.5cm    厚0.9cm


图28管钻孔芯料另面

  鉴定专家陆建芳先生点评:

   藏品23-28六件玉玦及小玉璧均鉴定过,为真品无疑。

图29玉熊首    
高3.3cm  宽4.25cm   厚3cm

图29-1玉熊首

图29-2玉熊首底部

图29-3玉熊首孔

  鉴定专家陆建芳先生点评:

  藏品29为熊首残件,真品。虽为残件,但玉料好、形体大,神态生动,精彩。

 

图30 -1 玉鸟  (正面)高5.3cm  宽4.25cm  厚2.03cm

 

 

图30-2 玉鸟  (背面)高5.3cm  宽4.25cm  厚2.03cm

 

图31玉鸟   
高5.5cm  宽4.7cm  厚1.43cm

图31玉鸟   
高5.5cm  宽4.7cm  厚1.43cm

  鉴定专家陆建芳先生点评:

   藏品30-31为玉鴞,玉料和沁色均与出土品相符。应为真品。

 

 

图32凤首形玉器    
高2.75cm  宽6.53cm   厚0.7cm

 

图32-1 凤首形玉器背面 

 

图33玉连珠饰
长7.95cm 宽1.68cm   厚0.82cm

 

图34巴林石玉琮      
高1.82cm 直径3.6cm   孔0.73cm

 

图34-1巴林石玉琮孔

 

 

 34-2巴林石玉琮侧面

 

 

图35巴林石玉琮       
高2.13cm 宽3.2cm   厚0.8cm

 

图35-1巴林石玉琮背面

 

 

图36玉壁        
直径2.25cm 厚0.38cm

 

图36-1玉壁背面 

 

 

图37双面玉人     
高2.05cm 宽4cm   厚1.03cm

 

图37-1双面玉人背面

 

 

图38双面玉人     
高2.13cm 宽3.55cm   厚0.92cm

 

图38-1双面玉人背面

 

 

图39玉人首    
高2.5cm  宽2.3cm   厚1.5cm

 

图39-1玉人首背面 

 

 

图40玉首    
高2.75cm  宽1.95cm   厚0.6cm

 

图40-1玉首背面

  鉴定专家陆建芳先生点评:

  藏品37-40考古文化中较少见的人面雕件,从工艺及沁色观察,应为真品。其风格应为东北地区古代文化所属。

  专家总结评记:记得2003年,王世襄欣赏收藏的一件红山文化小玉龙首曾在北京拍出260万高价。十年过去了,高古玉的价格今非昔比,已经上涨数倍之多。乔先生持有的红山文化玉器,不但令我们眼前一亮,觉得十分难得。在经济价值上,仅见此表中所列,既已十分惊人。希望乔先生妥善保管,不负祖先的创造之功。

  专家简介:

  陆建芳: 国家文物局玉器责任鉴定员

  江苏省文物鉴定定级委员

  《中国玉器通史》主编

  南京博物院研究员

  


  

 

  • 上一篇: 没有了
  • 下一篇: 【车广锦】红山玉蕴 序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
    | 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18 金石秀水文学艺术网电话 13201781298 QQ:307816818 微信:13201781298陕ICP备07006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