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伏牌自行车缘 (纪实散文)
作者 李荣国
我小时候,关中乡里几乎看不到自行车。记得有一天,父亲推回来一辆,车头中间弯曲成凹字。两个手把向上高高翘起—像一对牛犄角。乡亲们只知道这辆车样式古怪,却不知道它的底细。父亲每天傍晚从工地骑自行车回来,老是先将自行车擦干净后才吃晚饭。
逢年过节走亲戚时,全家都穿着新衣裳,我坐在自行车上梁的前端——姐姐紧挨我后,等父亲骑上车,母亲便跳坐在后架上,怀里还抱着正吃奶的弟弟呢!车子驮着全家在小路上奔驰,父亲一路哼着关中道情,惹得行人都红了眼。
二十多年里,这辆自行车先是伴随父亲上下班,以后又为我们姊妹五个上中学代步。平时还常常为乡邻排忧解难,有了病号,人们骑上它求医买药,红白喜事,人们用它来迎新报信……许多人都骑过它,却不知它的牌号,也不知它的来历,我也是后来才知道的。
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国家要在我们家乡修一个飞机场。父亲参加建厂施工,结识了一位名叫科里亚的苏联工人师傅。他是随援华专家来援建机场后不久被破格提升为工程师的。他高个,宽肩膀,金黄色的长发和浓密的胡子显得英俊、威武;那一对蓝色眼睛,充满了人生经验。他很随和,常爱到工人中间走走。他一上工地,头上总戴着那顶鸭舌帽,脚上穿着粗黄皮靴;身上穿的棉衣有好多衣袋,里面装着怀表、记事簿、备忘册、皮夹,就连削铅笔用的小折刀也同铅笔、橡皮一起装在口袋里,一看他就是个大忙人。
科里亚师傅知道父亲是个孤儿后,深表同情,一到工余时间,他就把父亲叫到自己办公室去玩,常拿出好吃的东西招待父亲。并给父亲讲保尔的故事。在科里亚师傅的热心帮助指导下,半年功夫,父亲就学得了一手木器雕刻和油漆技术。
施工场地离县城十多里路,工地上经常要从县城购买一些物品,父亲就常奔忙在这段路上。一次,科里亚见父亲从县城购买东西回来,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赶忙从自行车上下来,风趣的说:
“呦——中国的‘小鲁班’,你怎么像个蒸汽机哦。”
父亲笑了笑说:“师傅,我买的东西是工地上急用的,得跑快点儿。”
“噢——原来是这样,好!你以后进城骑我这辆自行车吧。”
“那怎么行,再说我也不会骑车。”
“哦哦,不会骑,我教你。”
打这以后,一有空,科里亚就大声吆喝父亲跟他到公路上一块儿学骑车。就这样,科里亚不仅帮父亲学会了骑车,还利用业余时间,教父亲学起了俄语和建筑学。两年后,父亲就被提拔为工地上的技术员。
有一年过“五一”国际劳动节,父亲用自行车带着科里亚师傅到渭河滩野游,两人用从芦苇丛中采的蘑菇、抓的小鱼和打死的野兔,做了顿丰盛的午餐。吃着吃着,科里亚突然停下来,凝视着河对岸的树林,感慨的说:
“这里的景色多美啊!它同我们家乡的伏尔加河畔一样迷人。”
父亲立即用口琴吹起来《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首名曲。 科里亚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起来……
一眨眼,五年过去了。一天,在一栋即将完工的楼房上,科里亚突然牢牢地握住了父亲的手,深陷的眼窝涌出了泪花,颤抖的说:
“小……小李,我们要分手了!”接着便从衣袋里掏出一把钥匙来,深沉的说:
“这辆自行车,我来中国骑了七年,现将它送给你,留个纪念。”
后来我才知道,苏联专家都要撤回,父亲意识到离别在即,赶忙迎上前去,泪珠吧嗒吧嗒滴在了河滩上。
“师傅,你的情谊我领了,车子我不要。”
这时,只见科里亚背转过身默默的直摇头,不一会儿,他又回过头来,耸了耸双肩说:
“小李,要懂得友情是不分国界的,再说建筑工人的职业,是地球上最懂得和平和最热爱和平的职业,我是多么盼望能看到机场竣工典礼的那一天啊……”他哽咽着说不下去了。
当父亲从科里亚师傅手里接过钥匙的时候,科里亚使劲的拥抱起父亲来。这时,他告诉父亲——自行车后梁里放着几张施工图纸。
此后,父亲卸下车座,果真从这里取出了四张图纸来。
这不仅仅是几张图纸,这是一位心地纯正的苏联工人老大哥奉献给中国人民的珍贵礼物!
有一张图纸的上沿写着这样一首诗:
“美终究是美, 即使是在它凋谢的时候; 我们的爱始终是爱, 即使在我们要死的时候……”
一个雪飘冰封的严冬,科里亚依依不舍的登上了回归的列车,父亲特意买了一件陕北羊羔皮袄送给了他。
一晃就是二十多年,可父亲忘不了科里亚师傅那和蔼的笑容和高大的身影,他一看见这辆自行车,总觉得这位“老伙计”近在咫尺。
这辆自行车虽然很陈旧了,父亲却把它当成宝贝,生怕别人弄坏了,只许他自己骑,谁要来借车子,他总是把“新飞鸽”或者嘉陵摩托车推过去。
记得有一年春节前夕,我小弟弟从西安外国语学院放寒假回家说,他们系的王教授,五十年代曾在苏联留过学,他那辆自行车,跟我家的自行车一模一样,只是成色稍新些。从王教授这儿,才知道这种车子叫齐伏牌。
弹指一挥间,这辆齐伏牌自行车到我家快六十年了,变化真大呀。现如今,我们兄弟姐妹及后辈已有了十余辆小汽车。今年春天,八十八岁的老父亲已驾鹤西去,但我们遵照他的遗言,将这辆已“退休”多年的自行车,从屋里楼上请下,放在供奉父亲遗像桌子的后面。这样逢年过节时,我们燃烛上香,一同鞠躬,祭拜这个“老功臣”,不忘初衷,永存感恩。
作者:李荣国 陕西作家协会第五、六次会员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摄影师
邮编:710068
电话:180492336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