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服务|生活|常谈|作者一|作者二|作者三|书法|绘画|红山文化|图片|下载|名家|教学|影音|党建|用户
 
【李荣国】久别重逢话当年
 更新时间:2025-2-14 9:14:00  点击数:1945
【字体: 字体颜色

  久别重逢话当年

       李荣国

 

  2月9日中午,我们八位曾在云南老山前线一同参战的战友们,在西安团结南路的粤菜小厨餐厅聚会,其中来了一位曾在前线先后长达一年之久的原新华社驻兰州军区记者站的随军记者~王安先生。

  时光如梭,我与他分别已长达39个年头了,虽说他比原来稍微消瘦了一些,头发白了些。但依然精神矍铄,眼神中闪烁着当年的光芒。

  曾记得,他最初是从47集团军139师走出来的,因而他一到老山前线,大都住在139师及各团的指挥部里。

  我当时作为云南前线《猛进报》社的战地记者,又是该报三版的责任编辑,与军政治部的宣传处长同住落水洞一间简陋的板房里。王记者经常来与处长交谈工作,我自然就是给他俩沏茶倒水的公务员。同时,他也时常与我们报社的王俊魁(后不幸因公殉职)主编家,一同探讨切磋新闻报道业务。那时候,王记者当时才30岁出头,英俊潇洒、儒雅随和、年富力强,是前线战地通讯报道的旗手和大家。

 

  一来二去,他作为资深记者,还曾经热情地指导过我如何编辑好基层部队的战地文稿。我也打心眼里敬佩他的文才和为人。

  后来,我下到团队任职,接着又辗转调到后勤部队,他也先后调到兄弟分社任要职,我俩就再也没有见面了。
真是山不转水转,一晃快40年了。这次聚会,由付乐平仁兄牵头,田东炜(现任南湾精神研讨会副会长)战友座东,丁平战友专门拿来了一壶特制的凤香陈酿纪念酒(图4~5)。战友们把洒言欢,开怀畅饮,情深意浓。
尤其是能让我与从外地赶来的王安兄得以重逢,回味永恒的战地情谊,真让人喜不自胜。

 

  可不是嘛,当年那一段充满热血与悲壮的时光,往昔的烽火岁月如潮水般汹涌而来,将我们淹没在无尽的感慨之中。

  是的,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前线,每一寸土地都弥漫着紧张与危险的气息,我们的许多同行,与王安记者一样,毫不畏惧、挺身而出,用手中的笔和照(摄)相机,记录下那一段段震撼人心的历史……

  曾记得,王安记者由于经常冒着危险,深入一线阵地采访,写出了大量感人的通讯报道,成绩卓著。从团、师到集团军,逐级为他申报个人一等功。可高风亮节的他却一再阻拦谢绝。他认为,应当把一等功记给那些冒着枪林弹雨,在硝烟中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后来,他的三等战功,还硬是由《解放军报》社编辑部,报请新华社军分社给立下的。

  聚会中,王安兄语重心长的对大家说:回首往事,让人感慨万千。老山前线是我们人生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它让我们成长,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如今,我们虽然已不再年轻,但仍要不忘初心与使命,教育下一代,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安宁的生活环境,懂得知足和感恩。与此同时,他还恳切地告诫大家,既要平心静气,永葆本色,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也应该为党和国家尽一份力所能及的责任,最起码要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起到正能量的积极作用。

  王安老兄方家发自肺腑的一席感言,博得了大家的一致掌声。

  实说,正月里战友们难得重逢相聚,更增添了相互间的了解与情谊。聚餐结束后,大家意犹未尽。付乐平兄热情地把大家带到他附近的工作室。

  一进屋,茶香袅袅,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品茶,一边继续回忆往昔,欢声笑语不断。

  付乐平兄兴致颇高,铺开宣纸,饱蘸激情,挥毫泼墨。不一会儿,“老山魂”、“军魂”等苍劲有力的大字跃然纸上,每一笔都饱含着对那段峥嵘岁月的深情。他还写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往昔并肩作战的画面在眼前浮现,战友情谊也在这墨香中愈发醇厚。最后,大家站在一起,留下了珍贵的合影,将这份深厚的情谊永远定格。

 

 

 

 

  

  李荣国 2025年2月10日匆草于红缨花园

 

  • 上一篇: 【李荣国】大爱无疆
  • 下一篇: 没有了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
    | 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18 金石秀水文学艺术网电话 13201781298 QQ:307816818 微信:13201781298陕ICP备07006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