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得稀粥,一生幸福
周阳生
近日吾友乔木,问天问地,问世间万物而禅画,其中有"问粥"篇,吾品而配七绝诗而和:"问粥方知耕事苦,神农犁垄耘荒土。轩辕煮谷赐于民,水米沬濡道入户"。
粥,《康熙字典》也称糜。《史记-五帝纪》载:"黄帝北遂荤粥"。师古《周书》云:"黄帝始烹谷为粥"。粥与水,相濡以沬。粥道养生,古今共识。南宋陆游《粥食》云:"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眼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有人说"粥品如人品",其实此言不虚。粥有道,道在甘守清贫中淡定;粥有品,品在文火煎熬后糜香。
古人云:"嚼得菜根,百事可成"。吾亦说:"喝得稀粥,一生幸福"。品粥时的惬意与淡然,能笑看风云之卷舒,能看破世态之炎凉。古时欧阳修以粥养廉,一生嗜粥而淡定于世。欧阳修将粥,比喻成生活中的一面镜子,在粥光中修养人性。粥,品时润物细无声,让人如临佛境,心宁神静,世上的一切烦恼,都会随着品粥的淡然而悄然逝去。
白居易有首诗叫《负冬日》,虽然不是写的粥,但其中诗味,却透着浓浓的粥韵。白居易诗云:"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如果将诗中的"饮醇醪",当作品粥论,又何尝不似一首"冬日悟粥"诗,其"中适一念无″、"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形神俱备地刻划了品粥人的淡然与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