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服务|生活|常谈|作者一|作者二|作者三|书法|绘画|红山文化|图片|下载|名家|教学|影音|党建|用户
 
【牛天民】《儿时的冬天》
 更新时间:2023-5-4 12:55:50  点击数:643
【字体: 字体颜色

 

  《儿时的冬天》 
   
 文/牛天民

  午休起来坐在书房看书消磨时光。隐隐约约的听到楼下衔巷有人说,啊,终于盼到下雪了。这个喜人的消息使我精神为之一振,急急忙忙站起来走到阳台推开窗户向外张望,的确,已经不知何时开始飘飘洒洒地下起来了。向街道俯瞰,楼下道路两旁的车顶上、绿色的行道树上,以及不远处的枯草地上,都已经积了薄薄的一层,比深秋的严霜更白一些。这就是2022年的首场雪,她断断续续从12月30日下午三点钟下到晚上六点钟,虽然只有短短的三个小时,却令人十分兴奋,毕竟看到下雪了,这是因为古城西安连续两年沒有下雪了,进入冬季,人们盼望下雪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怎能不高兴呢!

  我生长在乡下,对乡下冬天的情景印象深刻。对于乡下人来说,冬天是最难熬的季节。整个冬季冰天雪地寒风凛冽,人们的日子过得饥寒交迫。冬日里,太阳失去了耀眼的光泽,懒洋洋的挂在天空,沒有了往日的温暖与热情。早晨,到处一片迷蒙。远处的山,近处的树都笼罩在雾里,白茫茫一片,在太阳出来的一瞬间,雾是最浓的,天是最冷的。随着太阳渐渐的上升,雾气才慢慢地散去了,气候也才由干冷逐渐变得温和了。每天下午五点左右,太阳好像也怕冷似的急匆匆溜下西山,将夜幕徐徐降下。这时,村村寨寨便飘起来了袅袅炊烟,这是家庭主妇们开始做晚饭烧火炕的情景。由于冬日里昼短夜长,为了不误农活和学习,大家只好点灯熬油,早出晚归,顶风冒雪做好自己的事情。

  乡下的冬天隔三差五就会下雪,雪花纷纷扬扬地从空中飘落下来,瞬间就把大地覆盖的严严实实,乡村一片洁白,景色圣洁而美丽。雪把美丽洒向人间,也把寒冷带给大地,树木落叶归根脱下了碧绿色的盛装,只剩下光秃秃的干瘦似铁股的枝条,在凛冽的寒风中冻得摇曳发抖。尤其是遇到夜间下了凌霜,树木身上犹如裹上了厚厚一层像玻璃一样明亮的冰凌,给人一种冰雕玉琢的美感,寒风中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又使人产生怜悯之心。往日成群结队叽叽喳喳的鸟儿也不知躲到哪里去了,上半天看不到它们的影子听不到它们鸣唱。

  乡下的大人小孩都喜欢下雪,下雪了,大人们会站在田间地头动情的说,下雪的冬天才像个冬天,瑞雪兆丰年,明年兴许又是个丰收年。小孩子们则兴奋的在街道、操场上互相追逐摔跤打雪仗堆雪人,在屋檐下用竹竿打冰坠吃冰棒,在结了冰的水塘上滑冰。尽情地释放着各自的情趣。

  记忆中,儿时的冬天似乎格外冷一些,或许是因为那时缺衣少食,无法抵御严寒,给人留下太深刻的记忆,哪怕历经几十载,关于“冷”的记忆,从未消散。

  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就读于乡村小学,那时的校舍基础设施简陋破旧,讲台是土坯砌成的,黑板是白灰抹墙墨汁刷色的,小学一二年级的书桌还是胡基砌的。教室窗户是木质的6个固定的方框,沒有玻璃。一进入冬天,老师就拿来一年中积攒的报纸,让学生各家各户打点浆糊,把窗户糊起来,为防止被强劲凛冽的寒风吹破,还要在每个窗格子上加固上交叉的厚实纸条。窗户虽然糊起来了,教室不再寒冷了,但是光线却不好,比较昏暗。晴天还好一些,最怕变天,呼啦啦的西北风肆无忌惮地刮起来,风卷着沙土打在窗户纸上发出啪啪的声音,那年月还没有电灯,遇到阴沉天气,教室里的光线就更不好了。那时的学生们都很穷,穿着单薄的棉衣棉裤,以及各类毛线针织的衣裤,坐在教室里冷得直打哆嗦,哪里还有心思上好课。为了取暖,老师就建议学生提土质火炉上学。这一下可热闹了,各式各样的火炉提进教室放到课桌上,教室顿时烟雾缭绕,气味呛人。但是,为了学生不受冻,师生忍住污浊不堪的气味坚持讲课学习。

  可一旦进入冰天雪地的隆冬时节,温度降到零下10度左右,这些准备也相形见绌,解决不了“冷”的问题。怎么办?跺脚。天寒,人冷,有些低年级的学生,竟然就在教室里冷哭了。那时的老师,也基本都是乡村出来的老师,深知农村孩子的苦。听到孩子哭,看到孩子们受冻,老师也不上课了,一声令下,跺脚几分钟。

  孩子们乐了。一刹间,双脚不断跺在教室的地面。小家伙们不满足于轻轻踏步,而是卯足了劲,加大了力,仿佛只有用尽全力,身体才会马上暖和起来。一时间,有如万马奔腾,震耳欲聋。几分钟后,教室又重归平静,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严寒终是暂时退却。

  课上有跺脚,课间,孩子们便想出“挤旮旯”、“斗鸡”、“踢毽子”、跳绳等各种办法驱寒取暖。下课铃一响,孩子们立马冲出教室,男孩子们七八个找个墙角,或组成两支队伍,靠墙而站,相向而立,一声令下,挤旮旯的排队向墙角拥挤;排队的双方开挤,都使劲往前拥挤。你推着我,我拥着你,不断挤压,哪怕身上沾满墙上的灰尘,也依旧乐此不疲。操场上男孩子有的斗鸡,有的跳高跳远。女孩子有的踢毽子,有的跳绳。一个课间的功夫,大家通过各种运动驱寒取暖,一个个活蹦乱跳心情欢畅,重要的是,全身热火朝天,甚至还有微汗。

  再怎么想法子驱寒,终究还是抵不住冬的侵袭。那时,每个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孩子,手生冻疮。肿得跟馒头一样,笔都握不住,更别说写字了。气温一旦稍稍回暖,痒得不行,忍不住,只有轻挠。结果,手上就多了道道口子,流血流脓,疼痛难忍。冻疮,又痛又痒的感受,至今都忘不了。那时候,只有放学后回到家中,坐到温暖的热炕上捂着被子才是最幸福的时刻。由于学习条件艰苦,有一半学生坚持不下去,上完三四年级就辍学了。少数学生坚持上完三里外的片区初中也就终止学习了。只有个别能够吃苦耐劳意志坚强的学生完成了高中学业。七十年代初,村里只有四名高中生,我是其中之一。

  所幸,日子一步步好转,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施行,农村脱贫致富家庭逐渐富足,乡村学校的面貌和条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孩子们吃得更好,穿得更暖,足以抵御冬日风寒。过去那种苦难情景彻底改观。虽然时过境迁,光阴一晃几十年,但是,由于过去那种苦难在脑海中的烙印太深,总会使我在冬天来临的时候,想起儿时的寒冬过往。

  2022年12月2日

  • 上一篇: 【牛天民】《杀年猪》
  • 下一篇: 【牛天民】《户县葡萄:健身养生的神丹》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
    | 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18 金石秀水文学艺术网电话 13201781298 QQ:307816818 微信:13201781298陕ICP备07006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