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服务|生活|常谈|作者一|作者二|作者三|书法|绘画|红山文化|图片|下载|名家|教学|影音|党建|用户
 
【牛天民】《观赏五丈原诸葛亮庙的匾额 楹联》
 更新时间:2023-5-15 8:31:11  点击数:1341
【字体: 字体颜色

 

  《观赏五丈原诸葛亮庙的匾额 楹联》 
   
 文/牛天民

  匾额、楹联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中华大地的传承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我国风景名胜、园林古迹的匾额、楹联星罗棋布,引人入胜,使山岳生色,河川增辉。

  《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就描绘了题匾拟联的趣事。贾政说:“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寥寥数语道出了匾额、楹联具有的美化景点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匾额书写着历史。匾额文化孕育于先秦,萌发于汉魏,成长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最早出现匾额的时间是汉高祖六年,萧何题写“苍龙”“白虎”两关之匾额。自是以后,匾额经历漫长的历史发展,从官方到民间,从政治、地理到经济、文化,题匾挂匾形成了广泛而深厚的社会基础,民国文献中就留有城乡“无处不匾、无室不匾”的描述。有关匾额的历史佳话更是广为传颂,清代紫禁城乾清宫正殿就高悬着顺治皇帝御笔亲书的“正大光明”匾。匾额文化并非局限于国内,而是影响着整个东亚文化圈,韩国、日本的许多名胜古迹上也不乏以汉字题写的匾额,它们以特有的魅力展显了华夏风采。匾额已经成为一种历史符号,书写着中华文化的历史故事。

  匾额、楹联作为诗词、书法、雕刻的综合艺术已成为民族文化瑰宝被世人瞩目和喜爱。匾额、楹联,面向社会,昭示万众,传承百代,不仅是文化道德的载体,更是社会发展的风向标,所以说,高悬匾额,是弘扬传统文化最简单、最实用之举。

  匾额、楹联之所以在中华大地延续千年之久,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典型的标志,就在于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中蕴含了民族文化的许多精华。尤其是匾额,榜书大字,雄浑有力,字迹端庄,结构严谨,彰显了中国汉字书法之大美。匾额上书的简约文字,文采飞扬,提纲挈领,言简意赅,体现了国学文化之经典。匾额上的制作工艺,雕刻精湛,丹漆锃亮,饰金粉银,综合了中国雕刻、漆艺、贴金等精美的手工技艺。匾额悬挂的位置显赫,庄重威严,体现了中国传统教育的独特方式。匾额蕴含着自尊自重,天人合一,名正言顺,融汇八方的思想境界,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结合的典范,因彰昭民族精神,家训遗风而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匾额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几千年来,它把中国古老文化流传中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融为一体,集字、印、雕、色的大成,以其凝练的诗文、精湛的书法、深远的寓意,指点江山、评述人物,成为中华文化园地中的朵奇葩,成为民族文化的一种标志。而且匾文几乎都引经据典,字字珠玑,以其特有的魅力彰显中国思想、华夏风采。优秀匾额的文字多凝聚了中华人文的要义,承载着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等优秀道德,与中华文明的神、魂、道血肉相融,持久地散发出核心价值观中筋骨与温度的正能量。

  岐山县五丈原诸葛庙是西府收藏最多的匾额、楹联博物馆。不同朝代的楹联、匾额数不胜数!其作者有米芾这样的大书法家,也有乾隆、嘉庆这样的帝王、王侯将相、文人墨客贯穿古今。

  如曾任山东省委书记,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等职务的舒同书写的隶书匾额“五丈原诸葛亮庙。”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撰书的楹联“五丈原高恨当年空陈二表    三分鼎峙在先生名著千秋。” 康熙帝第十七子进亲王胤礼,雍正六年(1728年)题写的匾额“名垂宇宙。”爱新觉罗·颙琰,清仁宗,嘉庆八年所赐的匾额“忠贯云霄。”清代陕西陕安兵备道唐树楠光绪十二年题写的匾额“天下奇才。”原任陕西省委书记白纪年于一九八六年题写的匾额“蜀汉砫石。”原陕西省省长李庆伟于一九八六年题写的匾额“将相师表。”中国画家书法家范曾题写的匾额“淡泊明志。”书法家吴三大于一九八六年撰书的楹联 “短兵五丈原    长眠一卧龙。”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当代文化名人康震题写的匾额“忠义千秋。”等等不胜枚举。

  现今悬挂的三十余块匾额、楹联,如同颗颗璀璨明珠镶嵌在庙宇的门头和门旁。这些匾额楹联堪为一道绚丽多彩的人文景观。

  匾额书法飘逸潇洒,雄健俊美。匾额上的文字和印章精雕细镂,显现出高超的技艺。书体有正楷、行书,也有隶、篆诸体,表现出形式美、章法美、传统文化的价值美;题写者都是达官显贵、饱学鸿儒、地方名流、名师学子匠心独运的杰作。

  匾额、楹联引经据典文采斐然,有很强的寓意和写意抒情特点;用典绝妙,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凝聚和渗透着人们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敬重和颂扬,承载着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等优秀道德,与中华文明的神、魂、道血肉相融。对于继承弘扬诸葛精神塑造地方形象、传承人文风骨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意义。

  2022年1月17日

  岐山学者愚公评论:

  作者对岐山五丈原诸葛亮庙的《匾额》,《楹联》作了别具一格的描述。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中华大地上传承了两千多年,把古老文明流传中的诗赋,诗文,德智,仁.义.礼.智.信。字体,印制,雕刻,色像,等等,集大成。我国风景名胜园林古迹,详述人物成为艺术园区的一朵奇葩,美丽的风景线,民族文化的标志。

  文章独具匠心,拜读,参观引人入胜,吸引了众多游客和粉丝。使山岳生色,河川增辉。

  作者简介:

  牛天民,陕西眉县人,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和南京政治学院军队政工专业,先后在工程兵某部政治部、陕西省省直机关和企业工作。主要从事文字综合、宣传教育、党的建设、企业管理等工作。热爱生活,爱好文学,思维活跃,善于观察,想象丰富,擅长写作,多年来笔耕不辍,创作有不少的散文、杂文、诗歌作品。出版过书评集、诗歌集、散文集、杂文集等多部作品。

 

  • 上一篇: 【牛天民】《麦客》
  • 下一篇: 【牛天民】《记忆中的乡土童谣二十首》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
    | 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18 金石秀水文学艺术网电话 13201781298 QQ:307816818 微信:13201781298陕ICP备07006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