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服务|生活|常谈|作者一|作者二|作者三|书法|绘画|红山文化|图片|下载|名家|教学|影音|党建|用户
 
【周阳生】说文解字 从古代盐城的牙河浅谈"牙"与"衙"
 更新时间:2017-2-17 21:05:33  点击数:2291
【字体: 字体颜色

  说文解字 从古代盐城的牙河浅谈"牙"与"衙" 

  日前,文化学者王金根先生问我,可知道盐城黄海路老工学院西侧牙河桥的"牙河”是什么来历?他未容我细述就打开随身的笔记本电脑,打开《王金根-说文》的词条:牙,衙,行貌,牙旗队列。衙门,牙门:牙河、牙旗、牙队相护之门。英语译为:amble;authority,yamun;

  可在我记忆中,盐城古代的县衙在县前路老盐城县政府的位置。随之我电询盐城市地方志办公室于海根先生,请教唐朝时盐城的县衙在何处?他回忆说,曾有文献记载,唐代时盐城县衙在现在的盐城工学院老校区东北、盐城发电厂河南的地方。根据这些线索我查阅了一些资料,才基本理顺了古代盐城牙河的来历及牙与衙的关系。  

  据清代赵翼《陔余丛考-卷十一》记载:"衙门,本牙门之讹”。《周礼》记载:"旌门,旌旗两边刻缯如牙状"。(缯:古代丝织物总称。<笔者注>)。《后汉书-袁绍传》记载:"拔其牙门,本牙门之讹”。《封氏闻见录》云:"军中听令,必至牙门之下,与府廷无异。近俗尚武,故称公府为公牙,府门为牙门”。唐代李济翁《资暇录》记载:"武职押衙本押牙旗者”。《通鉴》也从其说,而以唐制正衙事,改为正牙奏事。《旧唐书》亦载:凡正衙及衙门,俱作衙字。但从《新唐书》始,"衙俱改作牙子,盖皆推本言之也。然牙、衙之相混故己久矣”。《封氏闻见录》还云:"困二十以公门外,刻木为牙,立于门外,故称牙门,后牙讹为衙也。(困,《说文》中解释为"故庐”。<笔者注>)。又据《后汉书》记载:汉代官府所在地的大门上,都会刻有一只兽头,开口露出巨牙,以示威严。尤其是军队营帐前竖的大旗上,都绘绣虎头虎牙。 ;

  细读上述的文献资料,不难发现"牙”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旌旗说,二是虎牙说。"牙"与"衙”的互为演变也多有反复。但可知的是盛唐时已经将县府称为"牙门”。所以说,盐城的牙河桥应始建于唐朝年间,正如王金根先生所译,衙门:牙河、牙旗,牙队相护之门。又可见古盐城的牙河,即为衙门前的护河。;

  盐城的牙河始于唐朝,这还为理解盐城古八景中的"铁柱潮声"之来历提供了线索。"铁柱潮声"取景于唐时牙门北边河边拴船铁柱,故事讲的是"薛仁贵征东"的传说,我与文化人钱建军在盐城广播电视台做"范堤烟雨之盐城古八景"节目时曾说,薛仁贵是否到过盐城,无从考证。但为其东征运粮的船停靠唐时县牙门后面是顺理成章的说法。后代文人为怀念薛仁贵征东的壮举和盐城人为征东作出的贡献,借夜深人静时,潮水溅击栓船铁柱而发出的轰鸣声而取为一景。

  到了明清时代官署又称为"衙门”,有学者认为是"牙门”的讹称。但我认为此论有商榷之处。因为据《清会典》记载:凡城庙衢市,山场集镇,舟车所凑,货财所聚,择民之良者,授之帖以为"牙侩”,使之辨物平价,以通贸易”。可见,清朝时严禁州县滥发牙贴,有官凭的称"官牙”,没有官凭的为"私衙”。牙行交纳的帖费和税银合称为"牙银”。又据《旧唐书》记载:"禄山为互市牙郎。"是说安禄山曾做过商品买卖的中间人。(互市是牙市后俗称,牙人即互人,指互通有无货物之人。<笔者注>)。 
由此可见,明清时改牙门为衙门,一是承袭旧唐时期对"牙”的诠释。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朝廷对货物买卖的规范,同时又避免与官署称呼的混淆,而将牙门改为"衙门",并将"牙”字赋予商业内涵而用于"牙行”、"牙人”、牙银”等。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中就曾有康熙微服私访时,为查清毒桂圆和假中草药的来龙去脉,化妆成药商到假药县找县官买官凭成为"官牙"而办案的故事。

 

  • 上一篇: 【周阳生 罗培永】酒诗史诗双龙会|(接龙400首)
  • 下一篇: 【周阳生】华夏文明笔书写 (毛笔溯源)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
    | 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18 金石秀水文学艺术网电话 13201781298 QQ:307816818 微信:13201781298陕ICP备07006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