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服务|生活|常谈|作者一|作者二|作者三|书法|绘画|红山文化|图片|下载|名家|教学|影音|党建|用户
 
【牛天民】铁马秋风大散关
 更新时间:2017-10-19 11:50:06  点击数:1585
【字体: 字体颜色

  铁马秋风大散关

  牛天民

  深秋时节,秋风萧瑟,阴雨连绵。国庆节的一天,几个朋友相约一起到宝鸡的大散关游览。故地重游,见物是人非,感慨万分,不由让人发思古之幽情。大散关,在今陕西省宝鸡县南大散岭上, 因置关于大散岭而得名,位于宝鸡市南郊川陕公路19.5公里处的清姜河岸。其遗址、范围为南起秦岭梁,北至二里关。此关扼南北交通要道,是秦、蜀往来的咽喉,为历代兵家必外之地。宋时吴玠、吴鳞兄弟率军扼守此关,打败金兵多次进攻。      

  大散关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自古以来是关中四大门户(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西有大散关、北有萧关)之一。这里山势险峻,层峦叠嶂,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故事就发生于此。 因其扼南北交通咽喉,自古为“川陕咽喉”、兵家必争之地。不仅如此,因它特殊的地理位置,从古到今,又是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及普通老百姓游览之地。曹操过大散关留下了《晨上大散关》的诗。唐代王勃、王维、岑参、杜甫、李商隐等对大散关均有赋诗,特别是宋代陆游、苏东坡有关大散关的诗最多,影响也最大。如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常被今人吟诵,  一句“铁马秋风大散关”,使得这座重要的关隘名扬千古。伫立关址,纵目远眺,但见群山叠嶂,古木蓊郁,两侧的山峰犹如威武高大的守关将士,构成坚不可摧不可逾越的天然屏障。大散岭下,清姜河激湍奔流,自然风光优美迷人。

  山岩上所留前人所镌刻的“大散关”几字依稀尚见。据史料记载,大散关曾发生战役70余次。 散关设于西汉,废弃于明末。关址处立有“秦岭”石碑一块。在散关岭上的古散关关门遗址东面,立有“古大散关遗址”石碑一块。楚汉相争,汉中王刘邦采取韩信之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自汉中由故道出陈仓还定三秦,经由此关。东汉建武二年(公元26年),延岑引兵进入散关至陈仓。汉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攻张鲁,自陈仓过散关。蜀汉后主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出散关围陈仓。公元1131年5月,南宋建炎四年、金天会八年(公元1130年),宋于富平之战失败后,宋将吴玠收拾残兵, 屯兵散关附近和尚原,刚立好栅寨,金兵已至原下。 有人劝吴移屯汉中,保住入蜀之关口,吴认为:“我保此,敌决不敢越我而进!坚壁临之,彼惧吾蹑其后,是所以保蜀也。”果然打败了来犯的金兵。然而,极具讽刺滋味的是,南宋绍兴十一年一月,大散关却成为了南宋小朝廷与金国划分国界的西向地界,大散关成为南宋腐败亡国的有力见证。

  边关是一个国家的门户关卡,关卡固若金汤守护严紧,外敌才不能轻易闯入,国家才能安宁建设,人民才能安居乐业。西汉至明末全国设立国防边关有25处,大散关是其中之一。边关的设置为抵御外敌侵入,起到了一定的御敌防范作用。抚今追昔,旧中国历史上与帝国主义列强签署的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均是在国家软弱无力时边关设防失守,被外敌撞开国门侵入,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土上被来犯之敌战败而被迫签订的割地赔款条约。可见国家边关之重要。边关壁垒与国家的强弱有着密切关系,什么时候国家强盛边关就会坚守,否则就会失守,外敌就会侵入,国土就会丧失。纵观中国历史,之所以丢失了外蒙古、新疆伊利西北、西藏西南、东北以北的大片国土均是国家积贫积弱时的苦果。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逐渐走向强盛,再也不怕外敌欺凌。近几年,尽管少数别有用心的列强在东海、南海、西域等边陲蠢动闹事,但是我边关将士守土如铜墙铁壁,使得坚如磐石的国家领土一寸也沒有丢失。 事实再次证明,国家强盛,边关安全,边关无事,国家安宁。

   如今,昔日的“铁马秋风大散关”,已变成了风景如画的旅游景区,南来北往的游人,路过古关遗址,都会留步游览,发思古幽情,想居安思危,深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啊!

   2017年10月10日

  • 上一篇: 【牛天民】我替二哥去"追节"
  • 下一篇: 【牛天民】家乡猕猴桃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
    | 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18 金石秀水文学艺术网电话 13201781298 QQ:307816818 微信:13201781298陕ICP备07006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