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服务|生活|常谈|作者一|作者二|作者三|书法|绘画|红山文化|图片|下载|名家|教学|影音|党建|用户
 
【牛天民】母爱如水
 更新时间:2018-1-11 15:21:22  点击数:1612
【字体: 字体颜色

  《母爱如水》

  作者:牛天民

  如果说父爱如山的话,那母爱就像甘甜醇香的乳汁,哺育我们成长;就像冬天的太阳,带给我们温暖;就像和绚的春风,抚慰我们心灵;就像一颗大树,为我们挡风遮雨;就像一艘轮船,承载我们渡过难关;就像一泓甘泉,让子女和家人们受用终身。

  我母亲的母爱集中体现在“吃苦耐劳、贤淑能干”会持家过日子方面。我家一直人口较多,最多时有十四口人一个锅里吃饭。在那“瓜菜代粮”的困难年代,母亲能做到让一家老小吃饱穿暖实属不易。

  母亲也许因为自己是独生女无依无靠的缘故,自小就听话、好学、懂得过日子,苦练了一身操持家务的本事,生活中没有能难住她的事情。无论是磨面做饭、酿醋酱菜、纺线织布,缝衣做鞋、养蚕绣花等样样在行。在娘家村里她是孝顺能干的巧姑娘,在我们村里她是贤惠顾家的好媳妇。

  大哥和二哥没有成家的时候,一家七口人的吃饭穿衣全靠母亲一人操持,一年65天没有一天手闲过,总是有干不完的活。即使下地干活工间休息她不是纳鞋底补袜子就是挖野菜拔猪草。白天劳动一天晚上还要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纺线织布到深夜,天不亮又要起来安排一家人以及畜禽一天的吃喝:洗菜和面、喂猪喂鸡、催促我们上学,接着就下地干活,忙得团团转。家里人口多饮食消耗大,每隔三天就要蒸一锅馍。为了不耽误白天干活,母亲总是吃过晚饭就把面发上,黎明鸡叫便起来蒸馍,待生产队上工的铃声敲响馍也蒸好了。由于活计巧安排,做到了家务出工两不误,受到邻居的好评与仿效。  (一)改组;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是在那瓜菜代粮的岁月并没有难倒母亲,她想方设法让家人吃饱吃好,充分展示了她的聪明才智。细粮少,粗粮多,她就按照二份细八份粗或三份细三份粗三份菜的比例搭配制作食品。比如菜面疙瘩、菜面皮子、菜面麦饭、菜面糊糊、菜面簔筋、菜面蒸馍、菜面锅盔、菜面饼子等;玉米等各种粗粮及蔬菜、树花也能做成各种美食:如搅团、漏鱼、凉块、发糕;槐花麦饭、苜蓿麦饭、枸絮麦饭、红薯稀饭、小珍子稀饭、大珍子干饭、珍珍面条等等。总之,在三年困难时期母亲在做饭上把她的聪明才智发挥到了极致。那时候大嫂已嫁到我们家,她也很会持家过日子,帮着母亲操持家务,婆媳俩同心协力变换花样将粗粮细做,想方设法让家人吃饱吃好。那时许多人家由于不会精打细算、粗细搭配,粮食吃完了就只剩下吃野菜,得浮肿病的不少。而我们家虽然人口多,但由于有会经营持家的好母亲好嫂子所以没有发生吃了上顿没下顿,得浮肿病的事情。

  假设,如今如果有人拥有母亲那手厨艺绝活的话,在县上旅游景点开一家“粗茶淡饭农家乐”,一定会顾客盈门、生意兴隆的。

  母亲还是个像样的厨师和化妆师。村里许多人家遇到红白喜事都会请母亲去当厨,无论是八道还是二十四道菜,母亲都会操持得妥妥当当,菜品不重样、色香味俱佳,让主人和客人满意。有嫁女的人家还会请母亲去给女儿开脸盘头穿嫁衣。村里人自古有个讲究,做这些事要请儿女多的母亲,这样会给出嫁的女儿能带去福音吉祥,婚后也会多生儿女。我的母亲自然就是当之无愧的人选。母亲也觉得这是行善的事情很乐意去为人服务。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给出嫁的新娘子化妆。母亲一大早就去了人家围着新娘忙活。第一是给姑娘开脸:就是给新娘刮脸,是用打碎的陶瓷碗片锋利的边口给新娘轻轻刮去脸上脖子上的汗毛,涂上粉脂,描好眉毛,用指甲花泥点丹唇;第二是给姑娘盘头:就是给新娘做头饰,是把姑娘的辫子改为新娘发卷盘在脑后套上黑色丝罩, 梳好留海鬓发,头上戴上凤冠、插上金钗银坠、挂上耳环、蒙上盖头;第三是给姑娘穿衣(相当如今的婚纱):就是将新娘子打扮成类似传统戏中闺门花旦的模样,穿上裙装和绣鞋,手中拿着手帕。第四是给姑娘教礼节:就是教会新娘行走的莲花步,行万福、拜天地等礼仪动作。由于母亲在这方面懂行知礼,所以在解放前后,村里嫁女的人家都会请母亲去美化装扮姑娘。看到新娘出嫁时华丽的着装打扮、平稳轻盈的走路步履、两臂摆动的样子、文雅行礼的动作,看热闹的人们都会交头接耳地说:这都是牛家大嫂子的手艺,给姑娘家和村里争光了。实际上,新娘的这些穿戴行头全都是母亲个人的心爱之物。她在1937年出嫁时,在省城做生意的舅舅照着城里新娘出嫁时的穿戴给她置办了这套嫁妆(相当现在的婚纱),她当年出嫁时穿着这套漂亮的婚装,在两个村子风光一时。以后,村里有人嫁女,其家人便来我家借婚装,还要邀请母亲去给姑娘穿戴打扮。母亲便高高兴兴去给人帮忙。这样的善事一直持续到60年代初“破四旧运动”开始方才被迫停止了。现在看来传统的婚礼也应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纺线织布缝衣做鞋是农家妇女必须具备的技能,母亲在这方面的技能相当娴熟。每年秋收后,生产队将新收获的籽棉脱籽轧成皮棉分给社员,母亲嫂子和姐姐就联手合作开始紧锣密鼓的忙碌纺线织布的事。先将皮棉拿去弹成松软的棉花,再用木棍搓成撵子,用纺车纺成线,把线经过复杂的程序组成经纬,然后开始织布。而且每次要织纯色和花色两种色泽的布,以保证家里男女老少都有穿的和盖的。为了赶在过年前织好布给家庭成员缝制过年的新衣服,她们昼夜不停地干活。那时母亲、嫂子和姐姐三架纺车沒黑沒明的转动,我记得那时的夜里我总是在“翁翁”做响的纺车声中睡着,又在“翁翁”做响的纺车声中醒来。有时半夜起来解手看到母亲还摇着纺车,就催促她睡觉,母亲却说已经打盹迷糊过了,得赶紧纺线,力争过年前把布织出来给家里人做过年穿的新衣服,要是过年穿不上新衣别人看了会笑话咱家的。织布的时候,母亲嫂子和姐姐轮番上阵,织布机那“啪啦、啪啦”的声音,有节奏的响彻昼夜。特别是那左右穿梭的梭子动感尤其好看,令人眼花缭乱。在梭子来回的飞动下,织布机经纬线不停地交织,布就逐渐显现出来了。布织好了婆媳又辛苦熬夜裁剪缝制新衣,当大年初一早晨一家老小穿上新衣服时,母亲才面带微笑轻松地舒上一口气。

  母亲也是个养蚕的能手,改革开放前,母亲和嫂子每年春季都要养几张蚕,用来织衣染线。我们小时就穿过真丝衣衫。丝布做成的衣服特别光滑轻盈,穿在身上柔润舒服护肤,我们走在街上感到非常体面,别提心里有多高兴了。自家的丝缫完了,母亲还要被养蚕的乡亲们请去帮忙,一直要忙到开镰麦收前才结束。

  母亲就是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起早贪黑地为一家人辛苦操劳。由于长期熬夜和烧火做饭,母亲在六十二岁那年春节后的一天夜里她突然患了急性青光眼,两眼红肿疼痛难忍,家人把她送到乡医院治疗。乡医院医疗条件差、医生孤陋寡闻、缺少临床经验,误将青光眼当作常见红眼病治疗,住院一周母亲的眼睛不但未见丝毫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疼痛得昼夜不能睡眠。大哥只好给在千里之外当兵的我拍了电报。我火速请假赶回老家的乡医院在姐姐的陪护下将母亲接到省城大医院治疗,经诊断母亲的病错过了最佳治疗期,眼底血管破裂神经坏死,已无法复明。我和姐姐听后痛哭失声,母亲却劝我们别哭:既然瞎了也没啥,咱也就不用白花钱了,送我回家吧。你早些回队伍,别影响了公家的事情。

  难道母亲的眼睛真的没治了吗?我不甘心,拿着头一个医院的诊断证明书又跑了其它几个医院的眼科咨询,得到的答复均是无法医治复明。我和姐姐只好买了些止痛消炎药含泪将母亲送回家里。

  从此以后,母亲就生活在黑暗之中。母亲一辈子是个要强的女人,眼睛失明分不出白天黑夜早晨傍晚,心里别提有多痛苦。看不见日月星辰,又不能劳动了,她心里整日急得发慌,嘴上老是唠叨她是个废人,只能吃不能干给家里添了负担,希望早日死了的好。家人怎么劝解她都不能心情好转,久而久之患了高血压心脏病,不到一年就去世了,终年仅64岁。哥哥嫂嫂们为母亲举办了隆重的葬礼,我和弟弟也从外地赶回家为母亲送行。

  几十年来,母亲那勤劳吃苦贤淑能干的形象随时都会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一旦想起心情就久久不能平静。

 2018年1月9日

  • 上一篇: 【牛天民】大哥牛佑民的书法
  • 下一篇: 【牛天民】我随父亲赶年集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
    | 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18 金石秀水文学艺术网电话 13201781298 QQ:307816818 微信:13201781298陕ICP备07006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