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服务|生活|常谈|作者一|作者二|作者三|书法|绘画|红山文化|图片|下载|名家|教学|影音|党建|用户
   位置: 金石秀水网文学艺术网 >> 作者一 >> 朱墨作品 >> 正文
 
【朱墨】在没遇到伯乐之前(组文22篇)
 更新时间:2018-1-20 21:19:27  点击数:3097
【字体: 字体颜色

1在没遇到伯乐之前

我接触过许多怀才不遇的朋友,他们大多都哀怨自己的命运不济,认为过去的一切努力和一身的才华完全是白费,我不同意这种看法。
大家都知道《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这篇文章是上世纪二十年代著名作家郁达夫为刚到北平闯荡文坛的湘西青年沈从文写的。正因为这篇文章、也正因为沈从文饱藏才华,才使得其后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具影响力的文学巨匠,这段佳话完全可以诠释为良马遇伯乐。
沈从文刚到北京时遇到了许多挫折,现实几乎要把这位未来的文学巨匠扼杀在摇篮中。但他不惧困难,在逆境中勇于奋争,一边给人打小工、一边卖报,首先通过自己的勤劳立稳了脚跟,在解决基本问题后,不停地在昏暗、霉臭、狭窄的小破屋里,借着路灯或月光写作。虽然写了很多作品投出去如石沉大海,但他从不气馁。他认准了一个理:只要持之以恒地努力,理想一定会达到。一天在他对生活和事业感到万般无奈的境况下,鼓足勇气冒昧地提笔给当时在文坛名声大噪的郁达夫写信。本来他只是想碰碰运气,仅仅是末路时的勇气、是沉没时的一根稻草,未曾想,这封信竟引起了郁达夫的注意,郁达夫觉得这位执着追求文学的青年很有潜质,决定帮助他,并亲自前往他租住的小破屋看望他。当郁达夫看到他在这样艰难的生活条件下还那样强烈地追求文学,深受感动,便有了前述的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不仅为沈从文打开了通向文坛的大门,更是为他注入了一针强劲的兴奋剂,从此他在文坛上才华尽显、佳作如泉喷涌,直至成为中国现代史上一位成就辉煌的文学巨匠。
从沈从文一路走向成功的因素来分析,如果当初沈从文不排除一切困难,空囊独身闯北平,有可能他永远只是湘西一个自生自灭、无人知晓的小山民;如果他胸中无才即便是郁达夫的儿子,也成不了大器;如果他满腹经纶遇不上郁达夫这位伯乐,有可能永远只是一个成不了大气候的文学爱好者。最终他幸运的是遇到了贵人郁达夫,这是偶然也是必然。沈从文的成功缘于他的才华加郁达夫这样的伯乐。在世人看来沈从文是有运气的,他的确有运气,确实这种运气不是每个人都能碰到。现实中有才华遇不到伯乐的确实很多,诚所谓:世间多有良马,而伯乐不常有。无论怎样我始终认为我们必须要先使自己变成千里马,因为只有这样在我们有机会遇到伯乐时,就有可能获得成功。如自身无才,即使你身边全是伯乐,你也不可能成功。所以说我们重要的是先要完善自己,只有这样,我们在遇到伯乐时,就有希望获得成功。退而言之即使我们一辈子都遇不上伯乐,我们努力了不后悔,我们的人生过得充实没有枉来一世。万言只有一理:在没有遇到伯乐之前,我们要做的就是使自己变成千里马。沈从文的成功即是如此。
2011年夏

2有和无

有些人总习惯把期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其现象主要表现在:父辈条件好、背景好,有权或有钱,自认为生活享乐无忧无虑,心里没有压力、懒散、好逸恶劳,从而养成一种享乐不思进取的习惯。有些因依赖性太强,而某个时段这种依赖源由于各种原因断脐,这种人就傻了眼,没有创造的技能和融入社会的能力,又改变不了已成型的享乐习惯,导致生活方式失衡,精神也随之失衡。就有了多种可能的结果:自杀、吸毒、偷盗、犯精神病、堕落街头、坐牢。
有位我熟悉的地方某局领导,两口子皆是在地方有一定级别的官员,家庭条件十分优越。年轻时两口子由于工作忙,没时间顾及对孩子的管教,仅把孩子交给保姆了事。小孩非常调皮任性,试想一个保姆面对的不是自己的孩子,调皮时能打能骂吗?一般不敢。他们又本很少回家和孩子在一起,回来亲近都来不及,久而久之孩子越来越霸道。当他们意识到孩子性格出了问题时已来不及。从初中开始他们就把孩子全托给了学校,在学校寄读。在学校时因学习跟不上,经常捣蛋,多次打架,成了个“三怕学生”:同学怕、老师怕、父母怕,就这么混着。最终混了个技校毕业,父亲通过关系安排到了一个有钱的国企上班。可在国企上班朝五晚六受不了,也不给父母通气,自己就辞职了。整天和一帮混混在一起,后来在一次为了女人争风吃醋的械斗中,将对方刺伤进了局子。父母的精神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徒叹:犬子不孝,官再大、钱再多有何用,此生失败也。
前些年有这么个事:粤西一个家庭条件非常差的孩子考中了广东省的某科状元。记者了解到其父亲在其上高中期间因病去逝,母亲独自撑家,不仅要供他读书,还要带二个未成年的弟妹,他不忍心母亲受苦,决定回家做母亲的帮手。他是学校最优秀的学生,老师知道他是个可塑之材,如果弃学非常可惜,遂多次上门做他的工作,学校也答应减免他一些学费,他才含着泪跪着对母亲说:对不起您,儿一定勤奋努力,不辜负老师的期望,不让您的苦白受。在这样的家庭条件中,他知道该怎样努力,学习中他格外勤奋,别人用一分的功,他用十分的功,最终,那一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状元。据说,班里的同学每个人都有一台电脑,而他却是唯一一个没有电脑的。
还有个故事非常典型,这是在某贵族学校教高中的朋友讲的。
他有个女学生,先天条件很好,非常聪明,但自恃家庭条件好,贪玩厌学。
父亲是做外贸生意的,生意做的很成功。高一之前她在班上的成绩是中等偏下,学习态度一直不好,老师和家长不知做了多少工作,她都是左耳进右耳出,完全不当回事。大家都很失望,再也没想她能成个器,任由她混日子。
后来,在高一下学期时,父亲因车祸而死。面对家庭突如其来的变故,她的精神打击很大,从悲痛中走出来后,她的性格发生了很大转变,再也没有了那种玩世不恭的态度,而是化悲痛为力量,把整个身心都倾注在了学习上,成绩一路上升。谁也没料到,高考时她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大学。
这位同学,先前条件好时不懂得珍惜,是后来父亲的变故才触动了她对人生态度的转变。父亲的早逝虽是大悲,但从另一方面讲又对她人生态度的转变起了积极的作用。最后她考上重点大学的结果,我想她父亲的在天之灵如若有知,一定是莫大的安慰和喜悦。
由此我想到了有位老师曾经给我讲的一个故事:
说的是三个年轻的和尚一天出门化缘,早上出门前,方丈知道这天有大雨,给了他们两件东西,一个给了一把伞、一个给了一根拐杖、一个什么也没给。晚上三个和尚回来后是三个结果:有伞的因雨大,全身湿透;有拐杖的因指望拐杖,脚踏不实而扭了脚;什么都没给的什么事都没有,因下大雨时他躲在人家的屋檐下,衣服一点也没湿,因没拐杖,他就没指望拐杖,脚踏在地上实在,没扭脚。
通过上述事例说明了有不一定是好事,他会使人产生依赖感,失去进取心,一旦遇到危机就会茫然,没有方向,甚至堕落。无不一定是坏事,他会使人励志,不畏艰难,有明确的奋斗方向,在困难面前知道怎样面对,能吃苦耐劳。同时这些故事也提醒了我们在条件好时要有未雨绸缪的思想,处在困境时不要泄气。其实困难的时节往往是鲜花盛开的前奏。
2007年4月

3有钱难买回头看

我出门很多时候都是选择坐的士,原因自然是方便,免了许多停车之苦。
在车上很多时候由于堵车、路途远的原因,呆的时间长,显得无聊,所以很多时候我喜欢和司机聊天。长久开的士的司机,在车上也显得寂寞,需要有人和他们聊天。我曾经问一位司机:“聊天会否带来不安全的因素?”司机说:“我们很多时候由于疲劳,有人陪着说话反会更加专注。”既是这样,我便免了那份忧心。和司机聊天可以打发寂寞的时光,更多的是能从聊天中获得一些信息。这些信息有些是对做人、做事有价值的信息,同时也能增进相互间的好感,并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有一次,我从五羊新城坐的士到芳村茶业市场。途中,或许是我和司机有缘分,两人聊得很投机,虽然路上经常堵车,走了一个多小时,但是因为聊得投机,并不觉得时间漫长,反倒觉得时间过得挺快。每位有资历的的士司机都是一本厚厚的书,我从与他的聊天中得到了好多平时难以得到的知识。下车时,我们意犹未尽。临别时司机很开心地对我说:“送你一句话:有钱难买回头看!”这句话提醒了我,我自然地扭头看了一下车内我刚才坐的地方,很意外的发现,我的手机不知什么时候滑落在了车上,要不是司机这句话提醒我,我可能头也不回的走了,这样我的手机肯定就丢了。两年前我有过一次这样的教训,但没引起重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丢手机本身并不是什么大事,但我们会丢掉很多信息,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这次不是我和司机有缘,司机送我的这句话,我可能会丢掉手机遇到麻烦。看来,多与人交流还是很有好处的。这句话使我受益不尽,我至今一直在用,不管是在外坐车还是吃饭离开时我都会回头看一看,这已成了我的一种习惯。
无独有偶,艺友邱琼也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她也是有一次坐的士与司机聊得来,虽然是一次短暂的旅途,但大家都印象很好。下车后回到家一摸口袋发现钥匙掉了,她想可能掉在了的士车上,便凭的士票上的电话找到了那位司机,司机果然在车后座的夹缝中找到了那串钥匙,还专程不讲任何条件亲自给她送到了家,确实令人感动。
这两则发生在的士上的故事,使我真切地感受到,我们这个社会虽然世风日下,但善缘还是到处都有的,只要你常怀一颗善良、真诚的心去与人相交、融入这个社会,你就能遇到善缘、获得善果。
简单分析一下这两件事。假若我们总怀着一颗人家是做你生意的、人家是为你服务的、人家是应该这样的心态,那么我们就会产生隔阂,就没机会交流,这样在车上我们不仅自己寂寞,也不会得到一些诸如“有钱难买回头看”的善言,有可能会遇到意外的麻烦。同时司机也会觉得你不好讲话,不会多理你。如你遗留了东西,他高兴可以说有责任帮你,如他不乐意理你这个茬,他有很多理由推脱和拒绝你,从而摆脱责任,最终遇到麻烦和受损失的还是你。可见我们在社会活动中结善缘其实是在为自己结善果。
2010年2月

4轮胎与方向盘

如果把社会比作是一辆行驶的汽车,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是这辆车上的方向盘、轮胎、油管、电线等……只有这些元素忠实地坚守在各自的岗位,高度协调,才能发挥作用,使这辆车正常地按指令前进。如果我们相互藐视对方的作用,不配合,任由自己的想法行事,不认识自己的作用,不尊重规律,那么我们这辆车就跑不了,我们每个元素的价值也就体现不出来。
如果轮胎说:这方向盘凭什么在驾驶室享受空调,主人还用手温柔的抚摸它,不受日晒雨淋,而我却要承载整个车和人及货物,还常在泥泞里弄得一身脏兮兮,撑着一肚子气,那不行,我要和方向盘换位置。电线对灯说:干吗出风头、闪闪发亮的是你,而我却要默默无闻地委屈在闷热的机体内,我不干。大家想这样能行吗?显然不行,轮胎只有在车轮上才能发挥它的作用。没有电线不仅灯不亮,整个车的指挥都会失灵,这辆车就跑不了。我们每个人就是社会这辆车上的一个部件,只有把你的长处用在合适的地方,你的价值才能充分体现。
怎样在社会中使自己最有效地发挥作用,这就要我们正确认识自己和在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如你的歌唱的好,那你就做一个歌唱家,为大家带来悦耳的听觉享受,如果你有绘画的才能,那你就当一个画家,为人们呈上精美的图画,给生活涂上丰富的色彩。如果你对某学科和项目特别感兴趣、爱琢磨、爱研究,说明你有这方面的天赋,那么你就在这方面好好努力,你就有可能成为这个方面的专家或科学家。如果你有强的组织能力、统筹能力,懂得将各种人的长处集合起来加以运用,那么你就具有领导才能,你一定是个好领导。如果把社会比喻为一条精美的项链,那么各具所长的个体就如一粒粒珍珠,领导就像一条将珍珠串连起来的线,如果没有这条线,那么一粒粒的珍珠不管多么漂亮它都不能成为漂亮的项链,只是零碎的个体。如果珍珠瞧不起绳索,认为自己漂亮,绳索丑陋且束缚的难受,摆脱绳子,那么谁的作用都不能体现。如在一个团体里,某个人是某个专业的行家里手,对领导说:你做这事不如我,没什么用,只知道卖嘴皮子说这个道那个,指手划脚,没什么真本事,你看我在这方面就比你行,你来干行吗?在这方面,领导他可能就不如你,你也可能除此之外,别的也不行。但你要知道领导他人本身就是一门学问,这叫领导才能。有些人天生的就有一种能聚人的气质,他的气质能散发出一种让人服气、服从的气场,你的第六感觉自觉不自觉就能接受他的指令,他掌控全盘的能力强,逻辑思维清晰敏捷,这种人天生就是当领导的料。
比如就说我自己年轻的时候就有过这样一个心路历程,认为自己能写几个字、写几篇文章、画几张画,就瞧不起领导,认为领导不如自己,自己也能干这个领导。现在想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的成熟,对自己有了一个真正的认识。如我这长相就没有能做领导的气场,不管在什么场合、做什么事,也不管你用多大的嗓门去向别人发号施令,都镇不住别人。我深有体会的是,在我儿子面前不管你怎么去吼他、甚至打他,他都不怕,反而我爱人只要眼一瞪,他就老实了。平时我做事稀稀拉拉、随心所欲、我行我素、没有一种团体感,有时连自己都管不好,想一想,我这种人能当领导吗?显然,不是当领导的料。现在我认识到了这点,所以我就死了那份野心,反倒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搞艺术最合适,现在我把主要精力都放在追求艺术上。近些年来,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我认为这于我才是正路,也是对自己负责任的选择,我的心态也平静了许多。所以说,我们每个人正确地认识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2011年3月于广州


5世事巧理皆欢喜

如果说,今日画舍旁葳蕤的一丛雅竹,是我悉心而为的成果,那么这份成果的得来是经历了几番波折的。
我记得是前年的四、五月间栽下的,那时天有些热。在我的悉心灌溉下,过了三个多月,竹子才真正把根扎实、枝叶长精神。正待我“得意”时,一夜间被人拔了几簇走了,我买来两簇补上。可还没等我回过神,第二天晚上又不见了两簇。心想如果继续这样,我梦想的竹林不就成了泡影?我分析拔竹的人应是附近的,所以之后的几个晚上,我便在附近的几个小区转悠起来。果然,我发现那几簇竹子出现在一家小餐馆门前。因为我第二次栽竹子时,用黑漆在竹子上做了记号。第二天中午,我来到该餐厅坐下来点了几道菜,随后让服务员找来老板,我故作惊讶地指着他门口的竹说:“哎呀,没想到老板也挺爱竹”。我接着说:“我是附近画馆的,我的竹长得也挺好的,有时间到我那儿品茶。”那老板很机灵,显然明白了我话中话,慌忙给我沏茶说:“这样,既然我们都爱竹,我们今后就做朋友,今天的单你就不用买了。”……至终我都没有捅穿那层纸,我的目的是希望他们今后不要继续拔,这件事就这样解决了。
慢慢地竹林里长了许多笋,我似乎看到了今后郁郁葱葱的竹林,心里格外愉悦。正待我憧憬竹笋成林时,发现竹笋经常被人拔,刚开始是几根几根地拔,最后竹笋全被拔了。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是一群小孩子的恶作剧。我内心虽然很火,但所面对的是一群少不更事的孩子,我只得耐心、客气地对他们说:“你们看小竹笋多可爱,它们都是有生命的,每根笋长大了都是一根漂亮的竹子,拔掉它好可惜,再说,草丛里说不定有蛇。”他们听后,赶紧从花圃里跑出来溜了。从此,再也没见他们来拔竹笋了。
可见我们不论收获怎样一份成果,除了打理之外,还要学会用心和技巧处理一些复杂的事件才妥当,于己于人皆有利。
2006年5月于广州 
 
6打开窗帘你就拥有了一个世界

近日,作家向本涌夫妇到吾工作室作客。
像往常一样,我进工作室第一件事,是拉开靠花圃一侧大落地、全透明玻璃墙的窗帘。
向嫂像发现新大陆,极富感情、惊讶地感慨道:“哇!打开窗帘,你就拥有了一个世界。”
这话好有诗意和哲理。先前我只知向嫂是一位摄影家,原来她还是一位诗人。
拉开窗帘,立时映入眼帘的便是花圃里随风摇曳的翠竹,洁白如雪的栀子花、茉莉花,碧绿的草地,还有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竹林间穿唱的小鸟。这番景致对于处处高楼林立、站在阳台可以与邻居握手的都市人来说,确实很稀有,初一见之怎能不让人大发感慨,尤其是撞入诗人向嫂的眼里,当然会产生无限的感怀,说不准情之所至,还能调出向嫂几阙美丽的诗行。
向嫂这句“打开窗帘,你就拥有了一个世界”的话,打开了我们的话匣子。
向兄大发感慨地说:“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也有一扇窗帘。如果常闭着,心胸必定狭窄、眼光短浅,很容易让一点小事堵塞我们的思想,也很容易让人走极端,从而伤害自己甚至危害他人和社会。很多不好的事例,皆是由‘心灵的窗户常闭着’产生的。如果我们心灵的窗户常打开,在思想郁闷的时候,常和贤士在一起交流,我们的纠结一定会很容易解开。如果我们感到压抑,那我们就到广阔美丽的大自然中去走走看看,我们的心情会随之变得爽朗。如果我们觉得自己很不成功,那我们就到医院、牢房、火葬场去看看,我们会觉得自己活得还像个样。如果我们觉得很自卑,那我们就到高山之巅遥望世界,我们会觉得人类在这个世界上都显得渺小,没有卓越与卑贱之别,有的只有人类自己狭隘的虚幻感。所以,我们心灵的窗帘也要像这扇窗帘一样常打开,只有你融进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才会属于你,你就会觉得人生充满无限的乐趣。”
向兄的文章我常拜读,他的文章大多很有思想深度,能给人以启迪。他的这番话,亦如他许多富有哲理性的文章,听后颇能给人以感触。我接着向兄的话说:“是啊,大约在10多年前,我的心灵也是常闭着,不愿与人交谈也不愿走出去,这时的思想常因一些小事堵塞,有些激进,似乎看不见人生的阳光,既没目标、也没生活的积极性,有时真想一去了之。后来,我打开了心灵这扇窗,交了许多朋友、走了很多地方、读了很多书才有今天笑口常开的性格和在事业上有些许的成就。”
向嫂故作得意地说:“那你们今天得感谢我啰!我给你们点了个好题。这样,朱墨小弟你是书法家,你就把这句话用宣纸写好送我,好吗?”
我点了点头,走向画案。
2011年6月20日

7健者当自强

近日,在网上看到这样一组照片。在浙江舟山,一男子站在高楼顶上欲跳楼自杀,在楼底下一双腿肢残的乞丐用手握成喇叭筒大声、苦口婆心地规劝轻生者要尊爱生命。这番场景很令人深思和感动。
一个双腿残疾的人,他都能坚强地生活着,作为我们身体健全的人有什么理由作践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活着?又有多大个坎我们迈不过?楼下劝导的肢残者与楼顶上欲轻生的肢体健全者所形成的对比很有教育意义,大家都会感到楼上的轻生者没有任何理由这样做。
这番场景,自然大家知道了最后的结果,那轻生者最终在肢残人的感化下,放弃了跳楼,这是每个善良者所祈望的结果。
由此,我想今后如再遇到这样的事件,民警或救人者完全可以仿效这件事,找自强不息的残疾人作现场感化劝导。这应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说实在的,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如果一遇到挫折就走极端那就太懦弱了,不仅对不起自己,而且更对不起家人和社会。在遇到挫折时,我们最好多看看自己阳光的一面,如像这件事情的场景至少我们健全,健全就是我们风雨过后迎接彩虹的资本。
在我工作室附近有一个盲人保健中心,那些盲人经常从我门前经过。其中有一个盲人一米八左右、身材笔挺、非常帅气,真让人感到可惜,有几次我看到他独自一人来去,没有导盲杖,凭对这条路的熟而行。有一次,我看到他碰到了停在路旁的一辆车,差点跌倒,他没怨天忧人,而是继续调整方向和身体前行。我赶紧上前帮助他,他微笑着、非常感激地对我说:“谢谢你,还是放开我,你不可能牵我一辈子,这路还要我自己走一辈子。”这句话很简单,但它深藏着盲人坚强面对人生的不屈精神。
我有时在艺术创作中找不到灵感,似乎觉得江郎才尽、思想上出现拐点,但很多时候我会想起,从我门前缓缓、摸索前行的盲人。我想上天对盲人太不公平了,他们对自己行的路都把握不清,更淡不上对这美好世界的欣尝,内心是多么痛苦。我们最起码能看得清这美丽的世界,能看清眼前的路,更重要的是还有健康的身体,我们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有什么理由不努力?想到这里,我往往就能找到灵感,就有无穷的奋斗动力。
记得是去年,我和妻子带十二岁的儿子到广州购书中心购书,在购书中心附近看到一个没有了双手,用脚趾夹着粉笔在地上写字的乞丐,乞丐的字写的不错,儿子看后很有感慨地说:“哇,没有了手,用脚写的也这么好,这要付出多大努力呀!”我妻子趁机教育儿子说:“可想而知,平时他一定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许多困难!我们应把他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用到学习上。”儿子点了点头。妻子接着说:“前苏联有位名人说:当人失去了一只手,要庆幸还有另一只手;当人失去了手和脚,要庆幸还有生命。可以想见,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生命精神。”这话,他是想通过这人的现状教育孩子,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不论遇到什么挫折都要有生活和奋斗的勇气。
前面讲到的几位残疾人都能积极生活、奋发向上、正确面对人生,我们健全人就没有任何理由消极、作践自己了。
不论我们是一个怎样的人,起码我们99%以上是健全人;不论我们遇到什么挫折,我们应珍爱生命、应努力进取、应笑度人生。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活得精彩,此生才不虚度。
健者当自强。
2011年12月5日

8《朝阳沟》曲从晚风中飘来

吃罢无味的晚饭,独自一人抽着大口的烟、垂着首、紧锁着眉头、拖着忧郁的脚步、毫无目的地穿行在五羊新城的巷道。
这时一阵跑调、略显嘶哑、中年男子、自在无羁的《朝阳沟》小调从晚风中飘入我的耳际。
我第一反应是什么人这么自在?寻声望去,原来这声音是从一半老、黑瘦、口中叼着一支烟的男子口中传出。他穿着一件像十年没洗的白衬衫,这衬衫,与其说是白衬衫,倒不如说是深浅不一、夹杂着大小不均各色斑点的灰衬衫。那衬衫好像只扣了一粒扣子,随风飘扬在身后。大部份黝黑发亮的胸膛袒露在外,接受城市尘风的抚摸,好一副都市怡人的风态。他的自行车“咔咔”、“叽叽”、“嚓嚓”的混合声,似乎是他这歌声的伴奏乐队。自行车后座的架两侧,分别挂着两个半鼓的蛇皮袋。他在我身边不远处一个垃圾桶边停下来,佝偻着腰,用一根粗铁丝弯成的钩在里面捣弄起来,捡了几件东西丢进蛇皮袋,直起身,稍事停顿,吐出几口烟圈,又跨上自行车、哼着《朝阳沟》小调,随风消失在城市巷道的远方。他是个捡废品的。
这番场景,重重地撞击着我的心灵。
当时就想,我是一个衣食无忧,且在事业上有些小获的人,他除了那辆铃铛不响、上下哪儿都响的破单车外,还会有什么?他的日子肯定比我难过。而此时,我和他的心境却完全相反,我比他烦恼,他比我开心。
既然是个捡废品的,那他一天能捡几个钱?就算50块钱,对他来说应是不少了吧?每天的生活开销、一包廉价的烟、二两二锅头,至少要消费他三分之二的收入吧?他还要养老、养小、养老婆,这日子怎么过?想到此,我都为他头麻。可人家不是这样,人家开心着呢!
我这段时间确实有些烦,主要是事业方面有些瓶颈感,亲戚朋友有些麻烦事搅的焦头烂额。其实,这些于这位哼《朝阳沟》曲的兄弟来说,他不思想这些,自然不会有这些烦恼。
这位老兄的人生态度,无形之中给我上了一课,不由得把我的思想掉转了个方向。
转念一想,事业上出现瓶颈,就暂时停下来吧,寻找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多去看看或参考这方面的成功者是怎样突破的。这样不仅能开阔自己的视野,还能获得许多新信息和知识。或许这些信息能给你带来灵感、给予你启迪,使你突破瓶颈。
亲人和朋友的事,自己尽最大的力、用最大的心就够了。办好办不好,只要尽了力就行。
这样想,心情好像轻松了许多。我当即果断地掐掉了口中的烟,抬起头,也像这位仁兄一样,轻松地融进了城市晚风的巷道。
感谢你!这位哼《朝阳沟》曲的仁兄!
2004年5月于广州

9城府

一个人有无城府,是可以看出来的,如从他在人群中的言谈举止,你就能了解个大概。
十多年前,我参加一位上层人物组织的小型诗书画雅集。一位装束普通、身材清癯、精神爽朗、言语不多、眼里充满了智慧的长者引起了我的注意。之前,并没有谁介绍今天相聚的高朋雅士。但这人已给了我城府很深、高雅不俗的感觉。后来,人们介绍说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书坛泰斗沈鹏老师,我才恍然大悟,真有些有眼不识泰山之感。沈鹏老师我早就听说,对于他的名和作品也早熟记在心,但对他长得啥样,我先前并没刻意关注。这次活动中,他一直是我关注的焦点,他自始至终话语不多。他话虽不多,但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很有深度,能散发大量的知识信息。他的动作虽不夸张,但饱含智者的气质。这于一些未曾开口便盛气凌人、夸夸其谈的人来说,完成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表现。这确实与人的修养有关。城府越深、造诣越高的人越不善于在言行上刻意去标榜自己。反之,那些肚中并没有多少货的人,唯恐人们不关注他,所以善于极力表观自己,其实你真要注意他时,他又抖不出什么货,因为他就只那一点,反会哑然。
大杂文家鄢烈山老师是我的好友,常来吾工作室做客,很多时候他都是笑不多言,大都是听我们这些半生不熟的所谓文友,东侃西论。如果一个会察言观色,没见过鄢老师的人,第一感觉也会有我先前对沈鹏老师那种城府深、高雅不俗的印象。
上面所说的沈老师、鄢老师俩位的书法作品和文学作品在社会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不用多开口,世人都知道他们渊博的知识和内涵都在他们作品的字里行间,不需要自己当“王婆娘”。有一句话是:爱嘶鸣的马不一定是千里马,看来还真是如此。
半年前,有位自称为书画艺术家的道友,来吾处做客。我们俩在一起时,他的嘴基本没停过,一直是口若悬河,很能侃。我也一直有心无心的听他说,并不急着插言。他对我谈得大多是对艺术及艺术家的看法。老实说,部分还是有些道理的,但从他的话语中,我感觉他的追求品味低、见识浅,准确地说和我所追求的艺术思想不搭架,我知道和他在这方面没甚好继续谈的,故调转了话题,谈些七七八八的杂话。后来,他有几次想来我这叙言,我都礼貌地拒绝了,因我知道他肚里没多少货,和他在一起聊纯属浪费精力。
这就是典型的因话多出卖了自己,如不是话多,可能还会交些朋友,多学点东西。由此可见有一定的城府是多么重要。有时,即使我们肚里真得有不少货,自己少说多听别人讲,也会获得很多教益。
城府深的人大多不太爱说话,他们都知道言多必失,要不怎么叫城府深呢!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不说话的人都城府深,但话多的人,一般城府深不到哪去。你想,肚子里的那点货全吐出来了,还谈什么城府。话多的人很容易让人抓住把柄,于自己不利,要不人们怎么会说沉默是金呢!
2011年12月

10比的学问

我觉得和别人比,没什么不好,就看我们和别人怎么比,将比的结果怎么用。
不管怎么比,都必然是两种结果:一种是强于别人,一种是差于别人。前者往往能使人变得开心、得意、骄傲;后者会使人变得郁闷、不爽,甚至嫉恨。其实这两种比的结果没什么不好,只要我们把强于别人的骄傲和差于别人的嫉恨去掉即可。
将自己强于别人方面的经验总结起来,转化为动力朝更高的目标攀登。强于别人当然开心,但不要伤害别人、要注意场合。千万不要拿自己的强项评说别人的弱项,这样会伤别人的自尊心,同时会显得自己没修养,让人生厌。将自己差的方面和别人比,寻找自己差的原因,想办法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向别人强的方面靠近、看齐,甚至超越。
有很多人和别人比,总是带着这样一种态度:别人比自己强,就嫉妒别人,想办法挖人的墙脚、掐人的尖、极力损人,而不是去寻找别人成功的经验,借鉴来为我所用。自己强于别人就沾沾自喜、得意忘形,作为藐视别人的资本,根本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这样不仅会招祸,而且更多的会使自己停滞不前。
有这样一则故事:桓公年轻时与殷侯齐名,所以心中常怀竞争之心。一次,桓公和殷侯在一起,就问殷侯:“你和我比怎么样?”殷侯回答说:“看怎样和你比,如比我强的方面我要好好向你学习,学习你成功的经验。如比我差的方面,我要好好吸取教训,不使自己重蹈覆辙。”说得桓公很没趣。
所以说比是有学问的,只有和别人比,才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才有目标去改变自己从而更好努力,也会有目的的用自己的不足向别人的长处去学。和别人比我们还是需要的,一定要比后对自己有所帮助。
我是个善于和别人作比较的人,特别留意别人比我强的经验,也特别留意别人比我差的教训,所以我能从与别人的相比中获得前进的动力和明确的奋斗方向。
2012年2月

11桂花开时记茶师


早晨来到画室,不经意间被一阵熟悉的馨香碰了个满怀,我知道这是桂花的香味。寻香望去,画室前的几棵桂树已是满树繁星,似乎是一夜之间发生的事。
那桂花如繁星点点,米黄色,整个绽放也只一小纽扣大。她没有月季的姿媚、牡丹的奢华、荷花的娉婷、木棉的张扬,有的只是那不动声色、撩人心动的幽香。那开了的朵儿显得舒展爽气,那含苞待放露出浅浅微笑的似乎还在酣睡中做着甜美的梦。
上次,茶师许振茂君等几位友人来品茶时,我特意在桂树上采了几朵放入普洱茶中品尝,感觉甚好。许君是粤西茶协会的会长,也是指导我品茶的老师,对品茶和茶文化的研究造诣很深。他当即有感而发道:“普洱的陈韵和桂花的幽香二者的交融恰到好处,沉稳且充满朝气。如果把普洱喻为一个满腹诗书的老学究,把桂花喻为一个朝气蓬勃的童少,他们俩牵手在一起是怎样一幅图画,一番意境?”我们几位边品着茶、边抿笑,谁也没有接话,因为这个答案不言而明。许君很善于将品茶与人生“混”为一谈,他的很多“混”谈既有哲理又很高妙。上次和许君在一起品桂花茶到这次桂花又飘香,这一场景好像是昨日,转眼间就又是一年,这时光流逝的真快啊!

与许君相识、相知约有十个年头了。还记得那时许君的家乡茂名电白是山头村边到处荔树飘红,荔果润心。
那时我是受电白县政府之邀到那里采风。
据许君说,我与他早有神交,我的名字几年前就写在了他的心中。听说我来,他特地停下手头所有的事儿专程陪了我两天。用许君的话说:“我最崇拜和尊重文人,所以不论怎么忙也不能错过了和你们在一起相处的机缘。”我注意到他这句话之后,往往会稍加停顿再加上一句:“纯属附庸风雅,想跟你们学点东西。”后来,我了解到许君的文笔也十分了得,写了不少散文和随笔。有些文章我看后受益匪浅。这样就不难解释他相近文人的原因,可谓雅士之相融应志同道而合也!
许君不胖不瘦,中等个儿,“甲”字形的脸上总是呈现荣辱不惊的神情,明亮的双眼像一潭清澈的水能让人一眼看到底,和颜悦色、磁性的嗓音总是饱蘸铿锵,虽然年愈半百,仍是气宇轩昂。按现今年轻人的话来说,许君当年肯定也是“帅呆了”。听说,他年轻时还真“酷”过一阵。那时他是当地某重要领导的秘书。想想,他这秘书的角儿和帅哥的形象能不酷吗!听熟悉他的友人讲,他为人豪爽、率真,不爱奉迎他人拐弯子,要不早就是个七品芝麻官了,我想也好,要不多了一个忙得头晕的七品官,我就可能少了一个知己。
这次采风,有一个场景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记得我们一行五、六人乘一辆车到该县岭头镇去,听说那里荔树成片、一望无际,且荔树林在山丘的勾画下格外有形。路上,我们的车在蹚一条溪河时,陷进了泥沙和鹅卵石构成的河床,车轮在浅浅地河床里只是一个劲地打滑就是不前行,这情形急坏了一车人。许君二话不说,迅速脱掉鞋袜,卷起裤脚踏入河中。看到他这一举动,我们也纷纷欲脱鞋下河,他摇了摇手说:“你们先别动,如果我解决不了问题,你们一起来也不迟。”大家想也是。只见他找了几块大石头塞入打滑的车轮下,车一启动,就乖乖地从泥坑里爬了出来。我们在车窗里看许君,他是满脸胜利者的喜悦,脸上还挂满了车溅起的点点水花。通过这个举动,我看出许君是一个润物细无声,善于把工作落实到实处,真诚果敢,值得信赖的人。虽然这个场景约只有三分钟左右,然他却永远收藏在了我的记忆深处,想删也删不掉。

谈许君,自然少不了谈许君对茶的至爱和他对茶文化的深刻领悟。
许君无论出差到哪里,他的行囊里总少不了他所说的三宝:茶叶、便携式茶具和论茶的书。稍有闲功夫,他是别事不想,烧一壶好水、摆开茶具就开泡。
他说,茶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一天没茶,这一天就会感到很失落。他常说:“清人郑板桥有一句话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把他改为:宁可食无肉,不可饮无茶。”
在他的办公室一隅,置有一张古雅的大茶几,茶几上全是有序摆置的茶具,在茶几旁依墙而立的两个书柜里(与其说是书柜,倒不如说是茶叶柜)全是一饼饼、一罐罐的茶。每一种茶他都注明了生产的日期及产地。由此可见,他对品茶多么严谨和对茶是多么痴爱。他常说:“茶是有灵性的,要懂得与茶对语。你尊重它、细心品它,它就能将所有的灵性赐予你。”
有一次,他请我到他家品尝龙井,只见他一边娴熟灵巧地烧水放茶,一边向我侃侃而谈他对品龙井茶的体会。他说:“泡龙井一定要用透明的玻璃杯,水温在70度左右最好。因温度太高会将茶的苦素泡出,太低则茶气难得引出来。我们在闻其香的同时,要专注观察茶叶在水杯中的变化。在水刚注入茶杯时,那茶叶随水翻滚,如龙卷风席卷大地,停止注水后,那水也安静了,这时你看茶叶垂直着上下沉浮,就像人在跳舞,直至每一片茶叶垂直地立于杯底,像一遍微缩的绿色茂林,之后是一片片完全舒展。这个过程茶叶在水中的变化就像是一个人的人生变化。从一个婴儿拽着拳头、大声嚎啕与母体分离到朝气蓬勃的成长、成熟,直至放开一切舒展躺下,人生就像这杯茶一样。”我的心绪随着他将人生与这杯茶的导入陷入到了沉思中,将人生与这杯茶进行叠对还真吻合。我似乎有些领悟道:“这是不是人们常说的人生如茶呢?”他肯定地点了点头。这时候龙井的幽香已经轻轻柔柔的溜进了我的鼻腔,那感觉格外令人超然。我恨不能此刻鼻中能生出千丝万缕把这一丝丝馨香紧紧抓住,让它永远留在我的鼻腔,永不飘逝。这杯茶我还没品,两腮的津液便急不可待地如泉涌出。我赶紧就着这兴致细心品将起来。
一年中,和许君在一起品茶有个十次八次,每次和他在一起不言它事,就是品茶。他常常是边品茶、边道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看他品茶、听他道茶多了,自然我对茶也有了一些兴趣儿,学了一点皮毛。不同种类的茶、不同产地的茶、不同季节的茶都有其不同的风格,泡法也不一样。在泡法上十分考究,如用什么茶具、用多大的量、用多开的水、泡多长的时间,每个环节都很重要,皆关乎茶的最终格调。如品普洱,泡普洱的紫砂壶要专用,以免其它茶的气味混杂在一起,影响普洱的醇厚品味。茶叶的投放量要适中,以茶汤明亮、色如红枣为宜。茶杯要口广、略浅,这样便于迅速散热、欣赏汤色给人们带来的愉悦。冲泡的时间不要超过10秒。第一泡茶名曰醒茶(有的叫谢天谢地),一般用来洗杯。第二泡茶才初显普洱茶的本味,我们真正要品的是第三、四、五泡茶,这才是普洱茶的醇厚风韵最完美、最放达的释放时机,给我们带来最极致感受的也就是这几泡。普洱有长者之风,温厚、醇和、陈香,轻啜一口陈年普洱,有如品味了一番人生,令人回味无穷。品茶的环境和人数也很重要。品茶的人数不要太多,最好是能谈得来的三五好友,环境要幽雅,最好有古筝轻鸣,这样品起来才能使茶气、人气达到最极致的境界。慢慢地我对茶也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所谓茶叶的好和一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可。如果一种茶的条形、汤色、香气、口味这四要素皆能让你热爱,那么这茶于你来说就是最好的茶,这茶也就与你有缘分。一次许君来问我对茶的体会,我将上述四要素讲给他听,他高兴地对我说:“哼,你还真悟到了。”我与许君的缘分是否也如这茶与品者的关系投缘了呢!他是茶也好,我是茶也行,其实,我们很多时候是经常互换角色的。从目前的感受来看,我与他好像还真是很有缘分儿。

门外桂花的香味儿又悄然无声地溜了进来,许君虽没来,但我还是止不住摘了几朵就着普洱品了起来。虽没许君与我一起品的气场,但边品茶、边回忆去年此时的情景也别有几番幽韵。
2010年11月2日

12快乐就在专注中

一位对我并不十分了解的朋友对我说:“我每次来你工作室,你都是聚精会神地写呀画呀,这样难道不枯燥吗?”
我笑着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位农人,每天都要在书生不远处的地里劳作。一天他扛着锄头来到伏案而读的书生面前,不解地问:“我每天都看着你在书桌前一动不动,不是写就是读,你不觉得孤独乏味?”书生笑了笑说:“这样,你将肩上的锄头握在手上,像平常在田里翻地一样,在我这里不间断地挥动一会后,我再问你。”农人果然挥动锄头,像平常翻地一样上下挥舞了一会说:“没意思。”书生说:“你平常翻地不就是这个动作吗,为什么你就不觉得枯燥无味呢?”农人很认真地说:“那是因为我心里有个期待,期待我有丰硕的果实收获,所以我在干的过程中能体会到劳动中的乐趣。”书生说:“这就对了,我读书的心情如你翻地时的心情一样,也有一个目标。在我学习的过程中,当我一步步努力离我的理想越来越近时,我就能体会到那种无尽的快乐,所以我对读书从没厌倦感。”农夫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
其实,我痴迷书画的原因也如这书生的体会,当创作好一幅书法作品,我从整幅作品的点线、布局、气韵方面来看,如果满意,我会特别的舒爽。如果发现哪里不足,我会在下一次的创作中去克服。我的心在字里行间也有一个广阔的世界,只要融入到了这个境界,就会感到其乐无穷,怎会有闲心滋生枯燥呢!如果在一张白纸上,通过毛笔将墨彩任凭心灵的指引,涂画出一幅优美的画来,那会是一种怎样的享受,我想这种愉悦只有画家才能体会到,常人是无法感受的。
所以说,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最好是全心全意地投入,只有整个身心完全融入到了其中,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愉悦和乐趣。
有这样一句名言:“我们做事不在乎结果,而在于享受做事过程中的乐趣。”
其实,我们的人生不也如此吗!我们不要太在乎非要成为某个方面的成功者,而要在乎做好每一件事,开开心心地在所从事的事业中寻找快乐。
2012年2月 
 
13垃圾效应

只要自己不往垃圾堆里钻,谁也不会认为你是垃圾。
如果我们的心里被别人丢进了垃圾,最好及时清理。否则,别人会认为这里有垃圾、是可以丢垃圾的地方,形成众人丢垃圾的效应。这样,丢的人多了、时间久了,便成了可丢垃圾的常态。原本是一块净地的,慢慢就会变成垃圾堆。
反之,这里干净,给大家留下的是干净的印象,自然会对这里投以敬重,不会轻易丢垃圾。可见,自身干净给别人的印象好重要。
以前,我画室旁的小花园常有楼上住户和路人丢垃圾,针对这种现象,我采取的方式是,只要有时间就去清理。之后久了,给大家留下的是干净印象,大家丢的就少了,不丢或少丢成了一种习惯,所以后来就很少有垃圾。一直以来,都保持着洁净的面貌。
一日,楼上有位邻居在花园内遛狗,狗留下了些垢物,他很自觉的清理了。我看到后很感动,便和他交流,他说,这里这么干净,留在这里不合适、也过意不去。可见,这是花园洁净的原因,萌生了他文明的行为,要不,这里有许多垃圾,他会清理吗!通常不会,自然这里就会越来越脏。
人亦如斯,自己不往自己的心里丢垃圾,懂得经常清理,别人也会尊重你,不会轻易往你心里丢垃圾。
由此可见,自尊、自爱好重要。
    2015年9月6日于广州

14每天唤醒我的是梦想


每天早晨,唤醒我的并不是鸡鸣和晨钟,而是梦想和期望。
每当我早晨醒来,想着还有梦想要追求时,我就睡不住了,就好像有股无形的力量,在推动着我向梦想狂奔。
我从没迷茫过,是因为我心田里种下了理想的种子,我有收获的希望。
我始终坚信,只要有梦想,只要不懈地朝梦想的方向努力,梦想会越来越近。
2005年3月于广州

15善思者永智

同小区居住着一位年近八旬的老者,老者红颜鹤发、清癯爽朗、热情近人。
我经常遇到他在去来菜市场的路上。见面的机会多了,我们就熟悉了。
一次,我见他拎着几样菜回家就说:“我看您天天买菜,好像买的也不太多,为什么不多买上几天的菜放到冰箱,这样不就免了每天买菜的麻烦嘛?”
他笑着说:“我年纪大了,为了强迫自己每天思考些事,我就把买菜的事当成了每天必须思考的一个内容。每次买菜之前,我就要仔细想想买些什么菜、买多少、花多少钱,这样我的大脑就不会懒惰。人的大脑也如刀一样,刀如果长时间不用就会生锈,大脑也如此,如果长时间不思考问题,很容易患老年性痴呆症。”
我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很赞同老者的这种观点。
综观很多年长的、很有成就的一些政治家、科学家、思想家、商界巨子们哪一个不是每时每刻脑海里装着许多大事、要思考许多问题?他们大多数人的思想和决策都有可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出现半点马虎和差错,看哪一个不是愈老愈智慧、思路清晰敏捷、智贯长虹?这类人很少患老年性痴呆症。如我们每天在新闻联播中熟悉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他们大多是一大把年纪,每天要处理许多国家大事,向全世界传递许多重要信息,看他们哪一件事处理的不正确?哪一句话讲得不得当?
由此可见,智慧是愈用愈多、大脑是愈用愈明健,反之则会愈来愈迟钝。在此我想到了一句哲语:树上的苹果是别人摘一个少一个,而智慧是愈用愈多,别人永远也摘不去。
这样看来,我们不要因每天的琐事而感到“伤脑筋”,而应多虑才是,善思者永智。
2011年5月 
 
16幸福是需要

什么是幸福?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读读这则故事:
从前有一位富翁,每天是花天酒地、山珍海味,这日子过久了麻木了,没感觉了,天地间能享受到的幸福,他都享受了,似乎再也找不到什么能令他身心俱悦的事,甚是郁闷。
一天,他遇到一位哲人,彻心底里地将他这些烦闷向哲人倾诉,并请求哲人帮他寻找幸福感。哲人点了点头,略假思索的说:“你想获得幸福感很容易,你只要给我五天的时间,我和你做个游戏,你就能获得,但你必须听我的。”富翁听说能找到幸福感,非常兴奋,立即诚恳地说:“你只要能让我找到幸福感,我一切都听你的,并会给你丰厚的报酬。”富翁向哲人立了信据后,便开始了寻找幸福感的游戏。
哲人预先在深山老林里准备了一个长宽不足三尺、高不过八尺的木屋,并在人站立齐眼的地方开了一个小碗大的孔。哲人将富翁带到这里,富翁一看这情景明白了哲人的用意,但反悔来不及,因他已向富人立了信据,只好任由哲人摆布。哲人给了他足够的水后将他关进了这个小木屋。富翁在哲人将他关在里面的一瞬间,彻底地后悔了,他明白他将面临一个怎样煎熬的过程,对哲人央求道:“算了吧,这个游戏我不玩了,我接受你的用意,报酬也不少给你。”哲人轻轻地一笑说:“我要信守我的承诺,你也要信守你的承诺,咱们五天后见。”说着哲人头也不回地走了,消失在了林中。富翁知道这一切晚矣,只好接受眼前的事实。
富翁在山中的木屋里,要接受寂寞、饥饿、身体酸痛的考验。第一天勉强度过,第二天逐渐难受,第三天格外难受,第四天求死不能,第五天瘫软地坐在木屋里气若游丝。
第五天哲人如约来了,还带来了两个从富翁家潲水缸里被水泡的发酸的馒头。富翁从木屋里看到了哲人的到来,就像即将死亡看到了生的希望,急切而又有气无力地说:“我快饿死了,我快困死了。”哲人将门打开,那富翁的第一个动作是急切、颤巍巍的接过哲人手中的潲水馒头、瘫坐在地下、背靠着木屋、不几下就狼吞虎咽地吃了个精光。边吃边说:“太好吃了,太好吃了。”吃罢后,便急不可待地躺在地下睡着了,只听见富人是鼾声阵阵。
几天后,富翁的元气恢复了,哲人来了。他们见面后,哲人笑着问:“找到幸福感了吗?”富翁连忙点头:“找到了,找到了!”哲人接着问:“那你回答我,什么是幸福?”富人脱口而出地回答:“需要就是幸福。”
是啊,什么是幸福?富翁通过切身地体会给了我们一个非常有哲理性的答案。当然,哲人早就悟出了这个道理。
常有友人在一起发出这样的感叹:“哎,现在这吃得越来越没味,怎么也吃不出过去那种可口的感觉,是不是化肥、农药、催生素用的太多了,食物基因改变了的原因?”我说:“这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现今我们的物质太丰富了,几乎每顿都是山珍海味,味蕾都变麻木了,味觉不敏感。再就是,特别是我们六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那时都处在物质匮乏的时期,一年吃不到几次鱼肉。偶尔吃到一次自然是乐不可支,满口美味。还有就是物流畅通了,不论在哪里都能吃到来自天南地北的美食。我的家乡在湖北仙桃,处在内陆湖区,在八十年代以前,我们见识的唯一的海味是“海带”,在我的印象里海带就是海味的代名词,对海味的认识仅仅局限在海带。后来,就是因为物流畅通了,我才知道海上食物的品种比陆地上还要丰富。这些可能是我们感觉到现今食物不如原来好吃的原因。”大家都接受我这个观点。
对于幸福的回答,不同处境的人、不同平台的人、不同知识的人、不同职业的人、不同年龄的人、不同经历的人、不同追求的人都有不同的认为。
就拿几位名人来说:华人首富李嘉诚他的认为是,能随意在公园漫步,与人聊天,在柳岸垂钓沐浴清风。著名艺人刘德华的认为是,能随意和家人出入闹市,没人打扰。美国著名盲人女作家海伦的认为是,只要给我一天光明,我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的认为是,我只要能亲自登上一次泰山,我是死而无憾。在沙漠中跋涉的探险家余纯顺的认为是一杯水,甚至是一泡马尿。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在狱中时的认为是,每天晒半小时的太阳。
这样看来,我们很多人都处在幸福之中。因为我们可以随意与人高谈阔论、出入闹市、漫步原野……退一万步讲,即使我们混的不怎么样,起码我们没有衣食之忧。我们有时感到不幸福是因为我们身在福中,被幸福麻醉了。所以我们应明白我们处在幸福之中,更应珍惜。
幸福是风雨中的一把雨伞,是黑暗中的萤火虫,是饥饿中的潲水面包,是寒冷中的破棉袄,是困倦中的一块平地……
总之,幸福是需要。需要的欲望愈强烈、激切,幸福值就愈高。反之,不需要时,哪怕是再珍贵的东西,再阔绰的排场都不会有幸福感。
2010年12月5日

17艺苑只因有糟粕 精华才更显珍奇

艺友刘白是一位全才,他不仅书法、绘画了得,而且精诗文和琴棋。像他这种具备多方面才能且皆出众的人实不多见。大多数人只是在某一方面过得去而其它方面会是平庸的表现。如有的人书法可以,画则一般,有的人是画很精美,可字实在不敢恭维,或者字画皆可但文思浅薄,这些对一位有品味的书画家来说缺一不可,刘君在这些方面皆精实属难得。
刘君虽在此方面优秀,但个性太鲜明,喜恶皆在表、不善藏一丝一毫,看得起的人、合得来的人他会把裤子脱给你穿,看不起、不对路、不合拍的人他眼都不斜视一下,如言语上来往两趟,说不准会把对方哽的喘不过气来。老实说,刘君确有些恃才傲物,与众不同。大多艺友在一起谈到刘君时总是这样认为:刘君正因为有这种性格,所以他的作品才显得有品味、超凡脱俗,否则刘君就不会有他的成就。
一次,一位不太懂艺术的企业界朋友请我和他及一众艺友陪北京来的一位书画家吃饭。饭前,那君口若悬河、侃侃而谈自己在北京给哪些中央领导写画,如何显派,还拿出一本与一些领导和名人的影集给大家看。这样还没完没了,还得意地展示了两张装裱好的字给大家看,我们一看便知那水平太流嘢。画面上的字笔不是笔、墨不是墨、字不像字、形不像形,勉强能猜出是个什么字来。我一看便知,这种水平只要会写几个字的人都会涂,连马路书法家都算不上。他看我们一众艺友谁也没吭气,便说:“我这是形意书法,党和国家领导人还收藏我的哩!”只见刘君摇了摇头轻轻的说:“俗不可耐,只可惜了这张纸。”我们一众人听他说这话都愣住了。那君更是一脸呆红,还没等大家回过神来,他转身走了,我们劝也没劝住。自然这顿饭大家吃得没什么味。
事后,我对刘君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海能成其为浩瀚,就是因不拒来自于四周的浊流。你要想使你的作品品味更高、艺术更精湛,就应该多看、多接受,只有这样才能分清孰精孰糟,精则取为己用、糟则弃之。”刘君说:“在我看来,他那些玩意全是糟粕,你知道我是心里容不得半点污物的人。我知道自己根本不是能浩瀚的那块料,也从没这样想过,我只想做一泓高山上的清流,只愿意人们用瓶瓶罐罐把我装起来解渴。做一泓清流才是我的追求和价值。”
细想他这番话我觉得有道理。汇入大海追求浩瀚是一种理想,固守清纯为人解渴也是一种追求,只要能体现价值哪一种选择都是正确的,难到只有汇入大海就是价值吗?
在我看来,刘君的处世态度有可取也有不可取之处。可取之处是他那种做一泓清流的思想,不可取之处是太直白用自己观点尴尬地对待他人的态度。我认为可以用自己的艺术观在内心里划分雅俗,但不能用自己真率的态度让人尴尬,艺术的标准和尊重是两回事。
艺术的百花园正因为有丑陋的花衬托,所以牡丹、月季才更显娇艳。我们可以选择做牡丹、也可以选择做丑陋的花,这些皆由我们的修养、见识和喜好来决定,但不能干涉别人。艺苑只因有糟粕,精华才更显珍奇。
2012年7月

18远易牙 近管仲

经常从媒体上看到一些类似这样的消息:啥地方又扳倒了一个大官,一下子就牵出了一窝腐败。正所谓拔出萝卜带出泥。那些被带出来的人,大多是用钱、女人换来的,问题一出来,这些腐败分子都会认为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事后,有人肯定会想,当初真不该用那些不光彩的手段,换取那本不该属于自己的职位的,真是活该!
由此,我就想到了春秋时的一位明主,齐桓公。
齐桓公不计前嫌,放心使用管仲,创立了霸业,就像唐太宗信任魏徵一样。然而,齐桓公到了晚年,有三个奸臣来投靠他。一个叫易牙,善于烹饪,曾把自己亲生的婴儿蒸给桓公吃;另一个叫开方,是卫国的太子,抛弃自己的祖国亲人来侍奉桓公;还有一个叫竖刁,把自己的生殖器割了以便亲近桓公。齐桓公非常信任他们,而管仲却不以为然地说:“按照人之常情,没有谁不爱惜自己的孩子、自己的亲人、以及自己的身子的,这三个人所做的事情都不近人情,一定是奸贼,慎勿与之接近。”桓公不听,最终遭遇到了三位奸贼的暗算,被饿死,以致大祸,使国家败乱。
这也难怪桓公,一千三百多年后的唐太宗又是何等的聪明,他当然知道历史上齐桓公的教训,不也还是被李泰蒙蔽,这是唐太宗一时的愚蠢呢,还是明知故犯?当然是他们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被奸贼的奸计蒙蔽了。然而世事就是这样,“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李泰本来想以虚情来感动太宗的,后来露了马脚,结果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也是活该!
古往今来,那些善于拿钱买官的,肯把大把大把的银子慷慨地送给别人的,为官后肯定会疯狂地捞取,大部分都是欲壑难填。敢拿美色有时甚至是自己的女人诱惑上级的,保不准就是为了牟取能够与更多的女色胡来的资本。还有为了升迁而向上级极尽谄媚讨好之能事,甚至失去了人格,不惜为奴,这样的人即使掌了大权,又岂能干成大事、正事,还不是为了凭借权势作威作福?
所以,凡是那些不善待亲友者,不孝顺父母者,不爱惜自己身体和名节的人,必是不可靠之辈,我们还是“慎勿与之交往”为好。

2016年9月

19找对适合自己的磁场

有些人,你见到第一眼,就感觉很舒服;
有的人,即使认识了好几年,见面也是尴尬的几句寒暄。
人和人之间,一定是存在磁场这回事的。话不投机半句多。两个人要是三观不一致,相处时间就不会太长。
笑点一致的人,很多笑点会很默契,笑点不一致,在你看来再好笑的笑点也会冷场;价值观一致的人,可以在一起开心的讨论所关心的话题,价值观不同的人,可能只几句话就会产生矛盾。
有的人说了千言万语仍旧无法拉近彼此的距离,有的人坐在对面即使不说话,也会被互相的气场所吸引。磁场相同的人,都会具有某种特殊的默契:你一个眼神,我就能领会你的意思;你一个动作,我就懂得你的情绪。
频率相似的人,即使翻山越岭,也终会相聚在一起;磁场不合的人,即使朝夕相处,也终究不是一路人。
2006年10月于广州

20智者在择变

读罢下面这两则故事,相信我们对人生的认识会有一些新的启示。
沙子进入蚌的体内,蚌会觉得很不舒服,但又无可奈何,无法将沙子排出。蚌并没怨天尤人,而是慢慢的分泌自己体内的营养把沙子包裹起来,经年累月后,这粒沙子就变成了美 丽的珍珠,从而使自己身价倍增。
吸血蝙蝠叮在野马腿上吸血,野马觉得很难受又无法把它赶走,于是就暴躁狂奔, 从而使不少野马因此而活活折磨而死。其实吸血蝙蝠所吸的血极其少,根本不能致野马而死,野马的死是因其暴躁的性格所致。
这两则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常有不如意事。如我们遇到不如意事时,  要用“蚌”的精神去面对,要善于用智慧和毅力先改变自己,从而改变对方,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不要像野马一不如意就简单的发泄暴躁,这样只能是自食苦果。
成功者的态度是适应逆境 ,善于将逆境转化为动力、将坎坷的路竖起来变成摘取星辰的天梯。一个人的胸怀往往是由痛苦和委屈给撑大的,这就是说,人的胸怀和气量有多大,他所经受的痛苦和委屈 就有多少,胸怀和成功与痛苦和委屈是成正比的 ,要学会调整和转化。
人生,要面对许多事情,其实我们需要的并不一定是执着,而是智慧的改变,智者在择变,无疑,改变自己才是明智的选择。
2013年6月    

21缺点乎?优点乎?

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优点,很难说缺点就是缺点,优点就是优点。这要看遇见什么人、和什么人在一起、做什么。在这个圈子中起什么作用,怎样组合。
有些人天然没有缘分,初一见,往往是一个眼神一句话,就决定了今生的不再相交,这是因为你感觉到了他的缺点。有些人即便是初次相识,也是一件事一个眼神,就决定了今生的缘分,这也是你感觉到了他的优点。
如果说遇到对的人,缺点也是优点。如火遇到蜡烛,它们在一起就是光明。
如有些场合和人群尽管非常吸引你,但并不适应你,你的融入往往是不开心。就像黑夜中的飞蛾,见到水面上的灯火,满怀激情而去,等待的却是毁灭。这你就要知趣、识相,自己要主动的避开。
如果遇到不对的人和事,即便是优点也可能是缺点。如这里是水泥,需要的是沙,你来的却是白糖,你再甜又有何用。反之我这里是白糖,需要的是面粉,你来的却是水泥,那自然就废了。在这里任何不合适的组合都是废物。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人才,只是看能否放对地方、跟对人。如果放对了地方你就是人才,放错了地方你就是垃圾。这就是说,看能否用到人的优点。
只要不去妨碍他人、不去影响别人、不去伤害别人,那都不叫缺点,在我看来,叫特点。
故,你不要看我不顺眼,我也不要看你不顺眼,你走你的路,我走我的路,相安无事。
何来缺点和优点之说?
2016年6月 

22这世界到处都有无私的爱

大概是2009年在安徽合肥发生了一场搅拌车挂住母女滑行数十多米,酿成一死一伤的惨剧。事故中遇难的母亲为了保护孩子,在事故的瞬间不顾自己的生命蜷缩着身体,形成包子状紧紧将孩子抱在怀里,任凭死神召唤自己,最后孩子得救了,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件事很感人,让每个在场者都流下了伤心的泪。大家都感叹到:母爱是世界上最真、最纯、最无私、最发自本质的爱。
其实这个世界爱无处不在,不仅仅我们人类时时处处都会发生,而且动物界和植物界都有。
如在昆虫界,母螳螂吃公螳螂的现象。据科学家说除了雌螳螂在交配时杀死雄螳螂,是为了刺激射精,并确保精液持续流入雌螳螂体内的目的外,更多的目的是为母螳螂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母螳螂怀孕后扑食不方便,会缺少营养加上身体虚弱,没办法觅食,只好吃掉公螳螂,以达到有足够的营养繁殖后代。公螳螂是为了后代自愿牺牲自己的生命,原来昆虫界对后代的爱也是无比伟大。
在植物界也有这种爱的表现。如桐树花。很多人会看到桐树花这样一种现象,花正开的鲜艳、漂亮还没枯萎就凋落了。原来桐树花是雌雄共体,一棵树上既有雌花也有雄花,它们在树上传花粉,开花是为了授粉。雌花授粉以后,会结成一个油桐果。要结成油桐果需要很多树木的养分,可树上的养分是不够的,所以雄花很有牺牲精神,主动离开树,把所有的营养都留给雌花。
人类母亲将生的希望留给孩子,将死的危险留给自己;雄螳螂为了雌螳螂有足够的营养繁殖后代,不惜舍身作食;桐树雄花为了让雌花有足够的养分培育油桐果,不惜尽快结束自己最美丽的瞬间而化为花泥。这就是这个世界为什么会处处充满爱的原因,这就是我们这个世界为什么这么美的答案。

2012年元月

  • 上一篇: 【朱墨】索字画的战友(组文32篇)
  • 下一篇: 【朱墨】鹅卵石的哲理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
    | 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18 金石秀水文学艺术网电话 13201781298 QQ:307816818 微信:13201781298陕ICP备07006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