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服务|生活|常谈|作者一|作者二|作者三|书法|绘画|红山文化|图片|下载|名家|教学|影音|党建|用户
 
【周阳生】瓢城、盐渎、亭湖名称由来简考
 更新时间:2018-6-19 15:30:00  点击数:14736
【字体: 字体颜色

瓢城、盐渎、亭湖名称由来简考
周阳生

  盐城,曾名盐渎,又名瓢城、百河之城、登瀛和叶挺城(1946年为纪念叶挺逝世,曾将城区改为叶挺市)。亭湖区是2003年由原城区更名。关于盐城的名称由来,《盐城县志》虽有记载,但不够详尽。我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盐城镇党委办公室工作时,曾参与了《盐城镇志》的编纂工作,1982年6月29日我校印了文史老人周梦庄先生的《盐城产盐与盐民斗争史料》,在该史料中,周梦庄先生第一章节即为"盐城县的得名",他简要地从"形胜说"和"城池说″两个方面论证了"盐城"名称的由来与演变。下面我根据有关史料,对盐城相关的名称由来作一简考。

  瓢城的由来,在乾隆年修的《盐城县志》卷三中可见描述。志载:盐城"盐滨海地也,从来近海必沮洳,远海多高阜。则建城应于远海也。独盐东近海,地形渐高,西远海,地形转下,高者耸立海表,土拱沙隆,起于广斥之中。虽遇洪水,四境波流,而城独孤峙,不与水俱汩"。我曾见过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的《盐城城池图》城池图形如瓢,故盐城又称"瓢城",是为以形而称,寓瓢浮于水,永不沉没。究于乾隆年间的《盐城县志》载,是盐城虽近海,但地势较高,故不易水淹,加之城形似瓢,故曰"瓢城"。

  盐渎、盐城的由来,据周梦庄先生考证:"盐城在周秦以前,地名不可考,至西汉始名盐渎(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因环煮盐亭场和运盐河道而得名。至晋安帝时,始名盐城,盖建城即在此叶"。并云:"阳土不及海边厚,且海可渔,滩可樵,为民生利,且环城皆盐场也,故名盐城"。此说载于乾隆年间的《盐城县志》,但光绪年间的《盐城县志》却对盐城在晋安帝时期是否有城,提出了质疑,认为是主纂官的臆想,论据是盐城"以前其地为海水漫漫,必不可建城。"解放后,《盐城县志》校补:"于唐末建城条",补注云:"晋安帝时盐渎改名盐城,其时县已有城可知,《旧唐书-地理志》云:盐城久无城邑,当因兵革之后,隳废末复耳。″。可见当时建城池是为了战争的需要。

  民国《续修盐城县志》卷一"舆地志"有关于"盐渎"的记载:"盐渎云者,犹今语,盐河之义。在昔煮海利兴穿渠通运时,始为渠名、地名,继乃以名县矣。案江河淮济,古之"四渎",谓独流入海也。盐渎取名,当本之于此。晋改名"盐城",顾名思意,当因环城皆盐场,所以就改名为"盐城″了。

  亭湖名由来补考,盐城市亭湖区成立于2003年,为什么叫"亭湖"呢?我不知命名者的初衷,但我从周梦庄老先生的《盐城产盐与盐民斗争史料》找到了一些答案,盐城史有"海上盐亭"之说,唐宋时期的九大盐场,即在盐城。据周梦庄老先生云:"本县境内西门外,有小海滩地名,在原大众饭店一丈五尺处,发现盐灶遗迹。后《续修盐城县志》作了校补。据《新唐书食货志》载:"……令游民无业者为亭户”。"盐城古之盐亭,历代海岸煎盐之所,当时盐城管辖的盐场有九所,后减为七所……",可见"亭"字的盐缘、盐味、盐韵。

  盐渎是开沟渠而煮盐,亭湖亦是汲海水而煮盐,名为盐生,因盐扬名。古代盐城的亭场煮盐,税有三成。今日的亭湖百业兴隆,富庶一方。所以说"亭湖"与"盐都"、″盐渎″同样都是盐城海盐文化的标志,同样承载历史的人文底蕴。

  亭,原意为中国传统建筑,有顶无墙,是敞开型结构,是否也可以寓为亭湖的改革开放日新月异。牵强于此,权当引申释义。为"亭湖"名称补注。

  • 上一篇: 【周阳生】七言乌龙诗史海探秘连载1-50(一部)
  • 下一篇: 【周阳生】道教三清之灵宝天尊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
    | 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18 金石秀水文学艺术网电话 13201781298 QQ:307816818 微信:13201781298陕ICP备07006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