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服务|生活|常谈|作者一|作者二|作者三|书法|绘画|红山文化|图片|下载|名家|教学|影音|党建|用户
 
【周阳生】微论乔木禅画的禅意
 更新时间:2018-8-30 10:02:13  点击数:56925
【字体: 字体颜色

  微论乔木禅画的禅意

  周阳生

  吾友乔木,明四家仇英之后人,自幼酷爱书画篆刻,成年后又步其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二十世纪四大收藏家之一的仇焱之舅爷爷后尘,热衷于中国红山文化的收藏与研究,并与笔者共著《红山神韵》一书,用红山物证解读5300年前没有文字记载的红山文化。今年以来,他又迷上了白描禅画,我欣与诗和,竟有百篇之余。乔木禅画,多以古诗为题,我或以原玉步韵,或以续诗接龙,我俩以禅画禅诗续缘,以禅心禅意相交。如乔木禅画唐代诗人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境。常建诗云: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
但余钟磬音。

  常建的题壁诗古朴苍劲,意境悠远,读来令人如临其境。乔木禅画,梵人对拜,回向悟诗。吾品诗赏画,作《暮莲梵境》而和玉。

暮色映莲塘,
飞莺啣夕阳。
荷舟闲弄影,
云水逗鸳鸯。
枝蔓蜓垂翅,
叶心蛙曲狂。
梵音天籁远,
回向入禅乡。

  禅画,是中国画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其特点是笔简意深,意境空远,清纯脱尘。其简约的艺术思想,雕塑出禅境风骨。是"基于儒,染于禅,归于道,空而不虚,寂而不灭,简而能远,淡而有味″。是中国画家追求的禅画境界之一。

  禅画,由唐代王维开启先河,继而贯休发扬,到了宋代禅画达到了一定的境界,而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更是在禅画中融入了"儒、释、道"的思想而独树一帜。

  乔木的禅画是通过禅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其画多以简略笔法,随心应手,寥寥几笔,不敷五彩,灵活无滞,轮廓简化,不求繁杂,不拘常规。画中儒人高士,庶民布衣,无相有神,无相有韵,画中有禅,禅中有画,禅意盎然。

  禅意,是清空安宁之心,唐代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诗云:"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乔木禅画的禅意深谙其道。他常以溪莲入画而禅,我曾以七绝-《乔木禅莲》而赞,吾诗云:

妙手莲花梵境开,
禅心芰叶植蓬莱。
白描溪客笔随意,
墨染云山悟道来。

  乔木的禅画,是用淡墨白描表达禅道,其脱俗空寂古拙的画面,看似呆板无味,厄傲无相。但这就是禅画禅意的法门,也是中国禅画的表现手法之一。有读者认为乔木的禅画是以僧人为主题,过于单调,但不知其笔锋下的人物是众生相,其人物无发无相,素衣素形,尽与诗境而配,实为乔木的心灵印证,其禅心与禅意,恰如明代诗人何景明《吹笙》诗云:"幽心与禅意,凄切转关情"。

  禅画的创作与其它绘画一样,其发展变化是:图象~印象~半抽象~抽象~无象。其抽象与无象就是乔木禅画追求的境界。他的禅画艺术,释放的禅意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体现,也是儒学思想的传承与弘扬。

  吾于乔木农历七月二十一日(阳历8月31日)生日之际,敬以此论为君庆诞。

  2018年8月30日临屏于"爱莲堂"

  • 上一篇: 【周阳生】七言乌龙诗史海探秘连载1-50(一部)
  • 下一篇: 【周阳生】七律-游子中秋泣亲(外六首)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
    | 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18 金石秀水文学艺术网电话 13201781298 QQ:307816818 微信:13201781298陕ICP备07006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