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亲情无边
给母亲打电话
早些年间出门在外,要想和家里联系,就只有写信。可母亲不识字,假别人之口听信,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似乎亲情也淡了几分。再者,写信的时候也有些棘手,要斟酌用词造句。后来村里有电话就方便了。其实说方便也不够方便,因为电话是人家的,给母亲打电话是需要人家给传话的,还要累母亲跑一小段路。再者,那时我为了要省些话费,总选在半价收费的周六或是周日打电话,这样有时电话的主人不在家,而有时母亲又不在家,时日久了,人家就有些不胜其烦。如此一来,无论是我给母亲打电话还是母亲去接电话,都有点心亏的感觉。
终于决定给母亲装部电话,不为别的,就为能方便和母亲说说话,能让母亲常听听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子的声音。
初装电话的那阵子,正赶上城里的长话费用一降再降之际,于是,有事没事我总往家打电话。有时面对话筒一时没了话题,一阵沉默后,母亲总是说:挂了吧灵儿,别浪费钱了。这时,我就又找到了话题。我告诉母亲,城里的话费便宜呢,一分钟才三毛钱。
持续的热度总会降温的,时间就一点一点扼杀了我打电话的热情。渐渐的,我主动给母亲打电话的次数越来越少了,更多的时候是母亲按我教给她的办法,打我的手机,挂掉,我再打过去。也多是几句干巴巴的问候,或是交代什么。
就在一个闷热的夏日傍晚,当我经过一家话吧时,看到几多在煲电话粥的人,我的心一下就被触动了,我有多久没有给母亲打电话了?说不定此时此刻,远在千里之外的母亲正守在话机旁,在等千里之外的儿子给她打电话呢。我急奔进话吧,拿起话筒,去拨那久违而又熟悉的几个数字。
电话通了。母亲问:谁呀?我一时竟是无言以对。
母亲最后说:出门在外,没空常回来看看,就还像先前那样,常打个电话回来吧,说句话,报个平安就行。
那时,我的眼泪早已流下来了,电话那头的母亲是看不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