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服务|生活|常谈|作者一|作者二|作者三|书法|绘画|红山文化|图片|下载|名家|教学|影音|党建|用户
 
【牛天民】民间故事《妻子作诗救丈夫》
 更新时间:2025-7-23 11:06:05  点击数:331
【字体: 字体颜色

 

  民间故事《妻子作诗救丈夫》 

   
 文/牛天民

  话说眉坞县太白山下有个文家村,传说村名原来叫刘家村,自宋代起由于受关中大儒张载传播儒家经典思想的影响,村民十分重视文化教育,耕读传家蔚然成风,许多农家子弟考入张载创办的横渠书院读书,有的还考取了秀才功名。村子男女老少大多能识文断字,文化程度较好的还能吟诗作对,祖祖辈辈出了不少有文化有教养德才兼备的教书育人的先生。随着时代的变迁,村里刘姓人家因种种原因逐渐减少,而其它姓氏崇尚文化的人家却越来越多。鉴于此,明朝末年,村里有文化有影响德高望重的老辈人便提议将刘字的偏旁部首割刀取掉,改刘家村为文家村,以彰显村子的文化景象,此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之后,“文”字竟演变成为了村民的姓氏,大家以姓文为荣。于是,文家村名至实归、名副其实流传于今,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文化村。

  明末清初时期,秦岭脚下荷花塘村一男子娶了文家村女子“文巧”姑娘为妻,男女皆有文化,相比之下女子的文化要比男子的好一些。只因村子地处穷乡僻壤的山坳里,地薄不丰、家境贫寒,两人虽有文化却过着缺吃少穿的贫困日子。

  有一年“七夕”节的前日。饱读诗书的妻子,对家庭的困境感慨动情,随即吟诗七绝一首:

自惭薄命嫁穷夫,
明日七夕样样无。
佳节只宜虚度过,
寥将白水煮面糊。

  丈夫下地回来看到妻子的诗,既感惭愧对不起妻子,又觉得自己应该想办法让妻子高兴高兴才是,于是想了个坏主意,七夕前夜,悄悄出门,在附近的村庄偷了人家一头耕牛,准备明日拉到横渠镇的集市上卖了换些过节物品,好好让妻子过一次快乐的节日。

  岂料,当男子把牛牵到市场交易时,却被心急火燎到处寻找耕牛的失主逮了个正着,抓了现行。钱没换到,人却被告到了眉坞县衙。偷人的男子触犯法律不由分说将面临牢狱之灾。

  男子的妻子闻讯丈夫犯事被押送县衙,随即赶往县衙主管司法的典吏大堂,擂鼓鸣冤,说七夕即将到来,她夫君是在学天上的牵牛星牵牛,根本没有偷牛的意思,如果丈夫有责任,也是因为自己写诗的缘故,责任应由自己承担,不能怪罪丈夫。县令段公正是个惜才爱民的清官,听到妻子诵诗招至丈夫违法的趣事,非常感兴趣,觉得面前这位女子才气不凡,不愧是文家村的子民,便起了恻隐之心,有意思放过她丈夫。于是便想当面试试女子的才华,此案若是断的好,对教化当地农人重视读书形成耕读传家、遵纪守法的社会风气必有益处。

  升堂审案那天,只听县衙击鼓鸣锣三通,文武官员各执法器分站两厢,县令威风凛凛端坐正堂,只见他伸手从令件桶里抽出一根像梭镖一样的令签投掷于地上,站在一旁的执法官随即高声喊道,时辰到,带人犯升堂。于是,偷牛的人犯被用铁链牵引了出来,脖子上还戴着刑具木枷挂着罪牌。随后原告与被告的妻子也被传唤到堂,双方规规矩矩跪在地上。原告急于县令明理断案快快牵回被偷的耕牛,抓紧农时耕种,便大呼小叫,请求县令秉公执法速速断案。只见县令将惊堂木“啪”的一声拍响,郑重其事的说道,大堂之上请勿肆意喧哗,只听两厢执法官齐声喊出“威武”二字,原告才闭口不敢再支声。县令义正亚辞地说,此案偷牛一事自有原委,本县自有秉公执法严肃处理的道理,自然还你们两家一个公道。故请原告二堂等候,等本县将这偷牛的两口审查明了,不公之处你再来申冤不迟。于是原告退下。县衙审问清了案发经过,让偷牛的两口抬起头来往上看,只见县令指着案头三样物品: 一缸磨墨的水、一方砚台和一副象棋,县令问到,原告二位你们可看清了这三件东西,原告二位不知县令问这个有何用意,怯生生的回道,看清了。嘴上这么答话,心里却忐态不安担惊受怕的要命,不知县令这闷葫芦里卖的什么要命的药,两人吓的浑身颤抖大汗淋漓。只听县令语气和泛的对女子说,文家村自古耕读传家,男女老少识文断字吟诗作对,本县令今天在这大堂之上方要试试你的文采,应答好了本县自有处置本案之方。限你看着案桌上的物品即兴作诗三首,既然本案涉及到牛,要求毎首诗中都必须有一个"牛"字。女子听完县令的话,认为能凭自己的才气搭救丈夫,心中甚是高兴。只见那女子舒了口气,不加思索,张口即来。 

  第一件物品是磨墨的水,她吟诗:

滔滔渭水向东流,
难洗夫君满面羞。
深恨妾身非织女,
良人何必仿牵牛!

  第二件物品是一方砚台,她吟诗:

本是民间一石头,
匠人雕刻伴公侯。
轻轻一动乌云起,
文光电闪射斗牛。

  第三件物品是一副象棋,她吟诗:

两国相争誓不休,
兵卒过河水无流。
車马炮象般般有,
唯独缺少一头牛。

  县衙令听了,拍案叫绝,真乃闺中才女!当即吩咐衙役放了她丈夫,并让她丈夫即日进衙门当差听使。

  案子审完,县令让男子向失主当面做出赔礼道歉,即刻发还了耕牛,并向失主赠银十两作为误工补偿。还叮嘱失主不可节外生枝再起纠纷。于是两家拱手言和。此情此景感动的两家三个人趴在地上把头磕的咚咚做响。触景生情的偷牛男子灵感顿悟,即兴作诗一首:

只因偷牛上公堂,
妻子作诗救法盲。
从此安心事耕读,
夫妻携手奔康庄。

  妻子见丈夫竟然能即兴作诗,一时激动的热泪盈眶,随即出口成章步丈夫的诗韵和诗一首:

清官爱民如爹娘,
断案公正美名扬。
眉坞今有这样官,
何愁世态不吉祥。

  两口子回家后仔细盘算了今后的日子,丈夫应聘衙门当差赚银子(他虚心听取县令与妻子的教诲,立志考取功名做个有用的好男人。于是,白天认真当差,晚上努力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后来考中了秀才,成为像县令段公正那样善解民意,秉公执法,公正无私,乐善好施的好官吏)。妻子在家孝敬公婆、生儿育女、种地养鸡,农闲时教村里娃娃识字学文化。经过几年的辛勤劳动,终于过上了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在以后的几百年里,这则皆大欢喜的断案故事成为了眉坞县民间百姓茶余饭后开心愉悦的谈资,美好传说世代相传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此民间故事不仅让人感觉到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位贤淑的女人,而贤良的女人最能善解人意,逢凶化吉。更让人们懂得知识的力量可以改变一切。

  2023年9月6日于朱雀牛棚

  作者简介:

  牛天民,陕西眉县人,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和南京政治学院军队政工专业,先后在工程兵某部政治部、陕西省省直机关和企业工作。主要从事文字综合、宣传教育、党的建设、企业管理等工作。热爱生活,爱好文学,思维活跃,善于观察,想象丰富,擅长写作,多年来笔耕不辍,创作有不少的散文、杂文、诗歌作品。出版过书评集、诗歌集、散文集、杂文集等多部作品。

 

  • 上一篇: 【牛天民】《家乡名贤——关学大儒张载》
  • 下一篇: 【牛天民】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好干部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5条。)
    | 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18 金石秀水文学艺术网电话 13201781298 QQ:307816818 微信:13201781298陕ICP备070061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