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风情婉约
人自打一有思想,愁字便该如影似魅紧随其身了。一个愁字,因人因势而异,有离愁,有忧愁,也有少不更事、为赋新词强说的愁。唐诗宋词浩浩淼淼,吟诵愁绪的句子不胜枚举,从头掂量,细细念来,想想个中愁份最重、愁得最有内涵、愁得最有文采、愁得最能给人共鸣的,当非李后主莫属。“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位落魄的君王,面对的依然是雕栏玉砌,只是朱颜已改,百转愁肠,惟有一江春水可比。回头再读刘禹锡的“水流无限似侬愁”和秦观的“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隐隐中就觉有些欠缺了,前者该是少了些含蓄,后者当是略嫌空泛了。而秦观的另一句“春去也,落红万点愁如海”,虽然蕴涵无限的大气,但因是写“离别宽衣带”的离情别绪,终难抵李后主的亡国之痛来得深沉。
一直都想着,或许李煜是不该做那个君王的。单凭他的锦绣词句,一样能够青史留名,可偏偏上苍给了他君王的位置,偏偏又让他做个落魄的君王,似乎所有这些都给那旷世的愁绪做了铺垫,而后水到渠成,千古名句应运而生。
其实更多的时候,我都把愁绪看作是文人生活的一种调剂。不是有话说嘛:“人生忧患识字始”,把一份闲愁和感伤幻化成文字,除了给人些隐隐的酸楚外,更多的是动情。“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温庭筠虽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但那情那景原本也是可以有另外一种意境的。想那时词人一定是有所思有所想了。“玉鞭魂断烟霞路,莺莺语,一望巫山雨。香尘隐映,遥见翠栏红楼,黛眉愁。”很喜欢韦庄的小令,笔下不乏闺怨和愁妇,但用今天的话说来,也无非是一种小资心态,把玩而已。
历代的文人之中,写愁的词句倒还真有一人直追李后主,那便是贺铸。这位自号“庆湖遗老”的贺鬼头,他的愁绪竟有“一川烟草,满城风絮”,外加“梅子黄时雨”之多,是够愁的了,可惜依然只是小愁呵。
相比之下,还是寻常人家的愁苦最为实在。对于农人来说,仓中有米,风调雨顺,便不愁;一线的工人,月月能拿工资,不用愁。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父慈子孝,家和事兴,何愁之有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