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父爱如山的话,那母爱就像甘甜醇香的乳汁,让子女们受用终身。
我的母亲是个独生女,十八岁嫁给我的父亲,一生生育我们兄妹六人,在那“兵荒马乱”、“瓜菜代粮”的年代能把我们抚养教育成人实属不易。
母亲可能因为自己是独生女无依无靠的缘故,自小就听话好学懂得过日子,学得一身操持家务的本事,生活中没有能够难住她的事情。无论是缝洗浆织、描龙绣凤、炒菜做饭、请客执厨、养蚕缫丝等等样样在行,在娘家村里她是孝顺能干的巧姑娘,在我们村里她是贤惠顾家的好媳妇。
大哥和二哥没有成家的时候,一家八口人的吃饭穿衣全靠她一个人操持,一年365天没有一天手闲过的,磨面做饭、酿醋酱菜、纺线织布,缝衣做鞋、养蚕绣花,总是有干不完的活计。就是下地干活工间休息她不是纳鞋底补袜子就是挖野菜拔猪草。白天劳动一天晚上还要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纺线织布到深夜,天不亮又要起来安排一家人和畜禽一天的吃喝:洗菜和面、喂猪喂鸡、喊醒我们去上学,接着就下地干活,忙的团团转。家里人口多饮食消耗大,每隔三天就要蒸一锅馍。为了不耽误白天干活,母亲总是吃过晚饭就把面发上,鸡鸣就起来蒸馍,待生产队下地的钟声敲响馍也就蒸好了。由于活计巧安排,做到了家务出工两不误,常常受到邻居的好评与仿效。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是在那瓜菜代粮的岁月并没有难倒母亲,她想方设法让家里人吃饱吃好,充分展示了她的聪明才智。
细粮少,粗粮多,她就按照二份细八份粗或三份细三份粗三份菜的比例搭配制作食品。比如菜面疙瘩、菜面皮子、菜面麦饭、菜面糊糊、菜面簔筋、菜面蒸馍、菜面锅盔、菜面饼子、包子、饺子等;仅玉米粗粮就可以做成搅团、漏鱼、凉块、发糕、钢丝面、槐花麦饭、苜蓿麦饭、猪肉麦饭、红薯稀饭、小榛子稀饭、大榛子干饭、榛子面片。小米也也能加工成稀饭、发糕、油糕等。总之,在三年困难时期母亲在做饭上把她的聪明才智发挥到了极致,变换花样将粗粮精做,想方设法让家人吃饱吃好。那时许多人家由于不会精打细算、粗细搭配,粮食吃完了就只剩下吃野菜,得浮肿病或饿死的出门逃荒要饭的不少。而我们家虽然人口多娃娃稠,但由于有个会经营持家的好母亲所以没有发生吃了上顿没下顿,得浮肿病或背井离乡出门逃荒要饭的事情。我在戏想,如果母亲如今健在的话,在家乡开一个“粗茶淡饭农家乐”,一定会使四面八方的城里人趋之若鹜、流连忘返的。